一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

《一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

一、数与运算

1. 20以内的认识

1.1. 数数

  • 1-10的认识:
    • 数数能力:能正确地数出1-10个物体。
    • 数字认读:能正确认读数字1-10。
    • 数字书写:会规范书写数字1-10。
  • 11-20的认识:
    • 计数单位“十”:理解一个十的概念,认识计数器。
    • 数位: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
    • 数的组成: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例如:13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

1.2. 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 顺序:
    • 正序:能按顺序从1数到20。
    • 倒序:能按顺序从20倒数到1。
  • 大小比较:
    • “>”、“<”和“=”的认识:理解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 比较方法:利用数的大小关系,使用大于号、小于号或等于号连接数字。
    • 数轴的应用:在数轴上直观地比较数的大小。

1.3. 数的组成与分解

  • 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
    • 例如:5可以分成1和4,2和3。
    • 分解的多种方法:理解同一个数可以有不同的分解方式。
  • 2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 (重点):
    • 重点强调10的组成。
    • 例如:15可以分成10和5。
    • 凑十法的基础:为后续的进位加法做铺垫。

2. 20以内的加减法

2.1. 10以内的加减法

  • 意义理解:
    • 加法的意义:合并、增加。
    • 减法的意义:去掉、减少。
  • 基本运算:
    • 加法:1+1到5+5的加法运算。
    • 减法:从5-1到10-5的减法运算。
    • 利用实物、图像进行运算。
  • 0的认识和加减法:
    • 0的意义:表示没有。
    • 涉及0的加减法:理解0加任何数都等于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等于任何数本身。

2.2.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重难点)

  • 凑十法 (核心):
    • 将其中一个加数分解,与另一个加数凑成10。
    • 例如:8 + 5 = 8 + (2 + 3) = (8 + 2) + 3 = 10 + 3 = 13
  • 掌握9加几,8加几,7加几的计算方法:
    • 熟练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 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2.3.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重难点)

  • 破十法 (常用方法):
    • 将十几分解成10和几,先用10减去减数,再用所得的差加上剩余的几。
    • 例如:13 - 5 = 10 - 5 + 3 = 5 + 3 = 8
  • 想加算减法:
    • 利用加法逆运算的关系进行减法运算。
    • 例如:13 - 5 = ? 想: 5 + ? = 13 所以 13 - 5 = 8
  • 平十法:
    • 将减数分解,逐步减少
    • 例如:15 - 7 = 15 - 5 - 2 = 10 - 2 = 8

2.4. 解决问题

  • 看图列式:
    • 理解图意,分析数量关系。
    • 正确列出加法或减法算式。
  • 文字应用题:
    • 理解题意,找出关键词。
    • 判断使用加法还是减法。
    • 正确列式计算,并写出单位名称和答案。

二、图形与几何

1. 认识图形

1.1. 立体图形

  • 长方体:
    • 特征:有长方形的面。
    • 常见物体:积木、盒子。
  • 正方体:
    • 特征:有正方形的面。
    • 常见物体:骰子。
  • 圆柱:
    • 特征:上下两个面是圆形,侧面是曲面。
    • 常见物体:罐头盒、水杯。
  • 球:
    • 特征:表面是曲面。
    • 常见物体:皮球、玻璃球。

1.2. 平面图形

  • 长方形:
    • 特征: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正方形:
    • 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三角形:
    • 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
  • 圆形:
    • 特征:由曲线围成。

1.3. 图形的拼组

  • 用立体图形拼组:
    • 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拼成新的形状。
  • 用平面图形拼组:
    • 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拼成新的图案。

2. 位置与顺序

2.1. 上下、前后、左右

  • 基本概念:
    • 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相对性。
    • 以自身为参照物,判断物体的位置。
  • 实际应用:
    • 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 按照指令进行动作。

2.2. 认识方向

  • 东、南、西、北的初步认识:
    •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方向。
    • 借助太阳辨别方向 (了解即可)。

三、统计与概率

1. 简单的统计

1.1. 分类整理

  • 按颜色分类:
  • 按形状分类:
  • 按用途分类:
  • 其他标准分类:
    • 培养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1.2. 象形统计图

  • 认识象形统计图:
    • 理解象形统计图的含义。
    • 知道统计图可以用来表示数量。
  • 简单统计:
    • 根据统计结果,回答简单的问题。
    • 例如:哪种物品最多?哪种物品最少?

四、实践活动

1. 数学游戏

  • 凑数游戏:
    • 利用扑克牌、数字卡片等进行凑数游戏。
    • 例如:凑成10,凑成15。
  • 分类游戏:
    • 将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 图形拼组游戏:
    • 利用积木、七巧板等进行图形拼组。

2. 数学实践

  • 测量:
    • 测量物体的长度、高度。
    • 使用尺子等工具。
  • 购物:
    • 模拟购物场景,进行加减法运算。
    • 例如:买两件商品,一共需要多少钱?
  • 时间认知:
    • 认识整时和半时
    • 能够用语言描述时间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物理八年级上册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