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思维导图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思维导图》
一、物质的量
1. 物质的量概念
1.1 定义
- 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一个物理量。
- 符号:n
- 单位:摩尔(mol)
1.2 适用范围
2. 阿伏加德罗常数
2.1 定义
- 定义:0.012kg 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近似值为6.02×1023。
- 符号:NA
- 单位:mol-1
2.2 意义
3. 物质的量、微粒数、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
3.1 公式
3.2 理解
4. 摩尔质量
4.1 定义
-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 符号:M
- 单位:g/mol 或 kg/mol (常用 g/mol)
4.2 数值关系
4.3 计算公式
5. 气体摩尔体积
5.1 定义
-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 符号:Vm
- 单位:L/mol 或 m3/mol (常用 L/mol)
5.2 标准状况
- 标准状况:0℃ (273.15K) 和 101.3 kPa
-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Vm ≈ 22.4 L/mol
5.3 计算公式
5.4 注意事项
6. 物质的量浓度
6.1 定义
- 定义: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 符号:c
- 单位:mol/L 或 mol/dm3
6.2 计算公式
- c = n / V
- n:溶质的物质的量
- V:溶液的体积(单位:L)
6.3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6.3.1 步骤
- 计算: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 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溶质,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
- 溶解/稀释:在烧杯中溶解固体溶质,或稀释液体溶质。
- 转移: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 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 定容: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 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
- 6.3.2 误差分析
- 导致浓度偏大的因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未冷却即定容,容量瓶内壁有水等。
- 导致浓度偏小的因素: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等。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 仪器
- 托盘天平(或量筒)
- 烧杯
- 玻璃棒
- 容量瓶
- 胶头滴管
2. 步骤 (同 6.3.1)
3. 注意事项 (同 6.3.2)
三、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 基本方法
- 步骤:
- 设未知数。
-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 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 列比例式并求解。
- 写出答案。
2. 涉及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 将体积转换为物质的量,或将物质的量转换为体积,再进行计算。
3. 过量计算
3.1 判断过量
-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其中一种反应物完全反应时,另一种反应物所需的量,再与实际用量进行比较。
3.2 计算依据
- 以不足量的反应物为准进行计算。
- 过量的反应物剩余量 = 实际用量 - 反应掉的量。
四、混合物的计算
1. 平均摩尔质量
1.1 定义
- 定义:混合物的总质量与总物质的量的比值。
- 符号:$\overline{M}$
1.2 计算公式
2.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2.1 定义
- 定义: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与总物质的量的比值。
- 符号:$\overline{Mr}$
2.2 计算公式
- $\overline{Mr}$ = m总 / n总 ( 数值上等于 $\overline{M}$ )
3. 平均原子量
3.1 定义
3.2 计算方法
4. 体积分数和质量分数
4.1 体积分数
4.2 质量分数
5. 解题方法
- 十字交叉法:适用于二元混合物的计算。
- 平均值法:利用平均值进行估算。
- 守恒法:利用质量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等进行计算。
五、物质的鉴别与分离
1. 物质的鉴别
1.1 目的
1.2 原则
- 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观察明显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1.3 常见离子的检验
- 氯离子(Cl-):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硫酸根离子(SO42-):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亚铁离子(Fe2+):KSCN溶液,不显红色,滴加氯水后显红色。
- 铁离子(Fe3+):KSCN溶液,显红色。
2.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2.1 过滤
- 适用范围: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 原理:利用滤纸的孔隙阻挡固体颗粒。
2.2 蒸发
- 适用范围: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 原理:加热蒸发液体,使固体析出。
2.3 蒸馏
- 适用范围: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 原理:利用沸点差异,使低沸点液体蒸发后冷凝。
2.4 萃取
- 适用范围:分离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物质。
- 原理: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将物质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
2.5 分液
- 适用范围: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 原理:利用密度差异,将液体分层。
2.6 结晶
- 适用范围:提纯含有少量杂质的固体。
- 原理: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差异,控制温度使目标物质析出。
六、气体体积的影响因素
1. 温度
2. 压强
3. 物质的量
4. 注意事项
- 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很多,需要综合考虑。
- 标准状况只是理想状态,实际情况可能有所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