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1思维导图

定义:一切空间和时间的总和,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物质。
范围:无限广大,不断膨胀。
1.1.1 宇宙的概念
主要成分:各种星体(恒星、行星、卫星、彗星、小行星等)和星际物质(气体、尘埃等)。
恒星: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星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行星:围绕恒星运行,质量足够大,能清除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星体。
彗星:由冰、尘埃和气体组成的“脏雪球”,有明显的彗尾。
1.1.2 宇宙的物质组成
概念: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的天体群体。
地月系:地球和月球。
太阳系:太阳及围绕其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银河系:包含数千亿颗恒星的庞大星系。
河外星系:与银河系类似的星系。
总星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范围。
层次:
1.1.3 天体系统
1.1 宇宙环境
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
地球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水循环、大气环流和生物活动。
不同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形成热带、温带、寒带。
影响:
1.2.1 太阳辐射
主要类型:太阳黑子、耀斑。
周期:平均11年。
扰乱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产生磁暴现象,影响地磁场。
可能影响气候,如出现旱涝。
影响:
1.2.2 太阳活动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
速度:角速度,线速度。
昼夜更替。
地方时差异。
地转偏向力。
地理意义:
1.3.1 地球自转
轨道:椭圆轨道。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恒星年(365.2422天)。
速度:公转速度的变化。
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理意义:
1.3.2 地球公转
1.3 地球的运动
地壳:固体外壳。
地幔: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中间层。
地核:地球中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1.4.1 地球的内部圈层
大气圈:包围地球的气体圈层。
水圈:地球表面所有水体的总称。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1.4.2 地球的外部圈层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宇宙中的地球
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层。
作用:保温作用、过滤紫外线、提供呼吸。
2.1.1 大气
存在形式: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分布:海洋水、陆地水。
水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
2.1.2 水
组成:岩石、土壤。
岩石圈物质循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1.3 岩石圈
作用:连接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纽带。
影响:改变地表形态、影响气候、影响水循环。
2.1.4 生物
2.1 构成地球表层的主要元素
水汽来源:蒸发、蒸腾。
降水形成:水汽凝结。
影响:气候形成,地表径流。
2.2.1 大气与水
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影响:地表形态的塑造。
2.2.2 大气与岩石圈
侵蚀作用:流水侵蚀、冰川侵蚀、风力侵蚀。
沉积作用:河流沉积、湖泊沉积、海洋沉积。
影响:地貌的形成和演变。
2.2.3 水与岩石圈
生物对气候的影响:植被的蒸腾作用、改变地表反射率。
生物对水文的影响: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生物对岩石圈的影响:生物风化、生物成土。
2.2.4 生物与其他要素
2.2 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
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
例如: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
2.3.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热量分布不同,导致气候、植被、土壤等差异。
经度地带性(海陆地带性):由沿海向内陆,水分分布不同,导致气候、植被、土壤等差异。
垂直地带性: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水等变化,导致植被、土壤等差异。
2.3.2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2.3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二、自然环境要素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
人口问题:人口过多、人口老龄化。
3.1.1 人口增长
概念: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长期居住地的变更。
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
影响: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3.1.2 人口迁移
概念: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内,自然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影响因素:资源状况、科技水平、消费水平、政策因素。
合理人口容量:在维持较高生活水平的前提下,环境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3.1.3 环境承载力
3.1 人口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可再生资源:可以恢复或再生的资源,如水资源、森林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用完难以再生的资源,如矿产资源、石油资源。
资源利用问题:资源短缺、过度开发、污染。
3.2.1 资源利用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生态破坏: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全球性环境问题: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3.2.2 环境问题
3.2 资源利用与环境问题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3.3.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增长。
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提高生活质量。
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3.3.2 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转变发展模式,节约资源能源。
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废弃物排放。
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加强环境管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3.3.3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3.3 可持续发展
三、人口与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1思维导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七年级上册科学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