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与代数思维导图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与代数思维导图》

一、数的认识

1.1 整数

  • 概念: 正整数、零、负整数
  • 数位顺序表: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 读法与写法: 按照数位顺序,从高位到低位读写。
  • 大小比较: 数位多的大,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
  • 计数单位: 个、十、百、千…
  • 数的改写:
    • 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
    • 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移动小数点,注意添单位。
  • 负数:
    • 概念: 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 读法与写法: 在数字前加“-”号。
    • 数轴表示: 0的左侧。

1.2 分数

  • 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 分类:
    • 真分数: 分子小于分母。
    • 假分数: 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
    • 带分数: 整数部分加上真分数。
  •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a ÷ b = a/b (b ≠ 0)
  • 约分与通分:
    • 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与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 通分: 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与它们分别相等且分母相同的分数。
  • 大小比较:
    • 同分母分数: 分子大的大。
    • 同分子分数: 分母小的大。
    • 异分母分数: 先通分,再比较。
  • 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 分数化小数: 分子除以分母。
    • 小数化分数: 根据小数位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
    • 百分数化小数: 去掉百分号,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 小数化百分数: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
    • 百分数化分数: 先化成分数,再约分。
    • 分数化百分数: 先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1.3 小数

  • 意义: 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 分类:
    • 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
    • 无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
      • 无限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有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 无限不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没有规律。
  • 计数单位: 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 读法与写法: 按照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读写。
  • 大小比较: 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
  • 小数的基本性质: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单位换算: 根据进率进行换算。

1.4 百分数

  • 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 读法与写法: 先写数字,再写百分号“%”。
  •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
  • 应用:
    • 合格率: 合格产品数/总产品数 × 100%
    • 增长率: (现在量 - 原来量) / 原来量 × 100%
    • 折扣: 商品现价/商品原价 × 100%

二、数的运算

2.1 整数的运算

  • 加法: 加数 + 加数 = 和
    • 运算定律: 交换律、结合律
  • 减法: 被减数 - 减数 = 差
  • 乘法: 因数 × 因数 = 积
    • 运算定律: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 除法: 被除数 ÷ 除数 = 商
  • 运算顺序: 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2.2 分数的运算

  • 加法与减法:
    • 同分母分数: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 异分母分数: 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 乘法: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 除法: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 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2.3 小数的运算

  • 加法与减法: 对齐小数点,按照整数加减法计算。
  • 乘法: 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再数出两个因数中小数位数之和,从积的右边数起,点上小数点。
  • 除法:
    • 除数是整数: 按照整数除法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 除数是小数: 先把除数化成整数,同时把被除数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
  • 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2.4 百分数的运算

  • 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 转化后再进行运算。
  • 百分数的应用: 转化为分数或小数后,按照相应的运算规则计算。

2.5 简便运算

  • 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
  • 加法结合律: (a + b) + c = a + (b + c)
  •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 乘法结合律: (a × b) × c = a × (b ×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 c = a × c + b × c
  • 减法的性质: a - b - c = a - (b + c)
  • 除法的性质: a ÷ b ÷ c = a ÷ (b × c)

三、式与方程

3.1 用字母表示数

  • 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
  • 表示计算公式: 长方形面积 S = ab
  • 表示数量关系: 速度 = 路程/时间
  • 注意: 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在前,字母在后;数字是1时,1可以省略。

3.2 方程的意义

  • 概念: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3 等式的性质

  • 性质一: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3.4 解方程

  • 定义: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 解法: 运用等式的性质,使方程变形为x = a的形式。

3.5 列方程解决问题

  • 步骤:
    1. 审题,找出等量关系。
    2. 设未知数为x。
    3. 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4. 解方程。
    5. 检验,写答。

四、比和比例

4.1 比的意义

  • 定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 各部分名称: 前项:后项 = 比值
  • 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 比: 前项 : 后项 = 比值
    • 除法: 被除数 ÷ 除数 = 商
    • 分数: 分子 / 分母 = 分数值
  •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 化简比:
    • 整数比: 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 分数比: 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 小数比: 前后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化成整数比。

4.2 比例的意义

  • 定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 各部分名称: 内项、外项
  • 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 解比例: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出比例中未知项的值。

4.3 正比例与反比例

  •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 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 判断方法:
    • 正比例: y/x = k (k一定)
    • 反比例: x × y = k (k一定)

4.4 比例尺

  • 定义: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 公式: 比例尺 =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 分类:
    • 数值比例尺: 1:100000
    • 线段比例尺: (图示一段线段表示多少实际距离)
  • 应用: 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这个思维导图涵盖了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 学习者可以根据这个导图进行复习和巩固,把握知识结构,提高解题能力。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五年级上册英语思维导图上海牛津版第5单元My friend一等奖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