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思维导图

《七年级上册地理思维导图》

一、地球与地图

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的形状:
    • 近似球体 (两极略扁,赤道略鼓)
    • 证据:麦哲伦环球航行、航海时先看到桅杆顶端、卫星照片
  • 地球的大小:
    • 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
    • 半径:约 6371 千米
    • 对理解全球性地理现象有重要意义 (如气候、昼夜长短)

1.2 地球的运动

  • 地球自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 24 小时 (一个太阳日)
    • 意义:
      • 产生了昼夜更替
      • 产生了地方时差异
      • 产生了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 地球公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 365.25 天 (一个回归年)
    • 意义:
      • 产生了四季变化
      • 产生了昼夜长短变化
      •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1.3 地图

  • 地图的三要素:
    •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 公式:比例尺 = 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
      • 比例尺大小:大比例尺 (表示范围小,内容详细);小比例尺 (表示范围大,内容简略)
    • 方向:指示方向的工具
      • 指向标:指向标箭头通常指向北方
      • 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图例和注记:解释地图上的符号和文字
  • 地图的种类:
    • 按内容分: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地形图、交通图、气候图等)
    • 按比例尺分:大比例尺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小比例尺地图
  • 地图的应用:
    • 定位:利用经纬网或参照物确定位置
    • 量算:利用比例尺计算距离
    • 分析: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1.4 经纬网

  • 经线:
    • 指示南北方向
    • 形状:半圆
    • 长度:相等
    • 起始经线:0° 经线 (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
    • 东西半球划分:20°W 向东至 160°E 为东半球,20°W 向西至 160°E 为西半球
  • 纬线:
    • 指示东西方向
    • 形状:圆
    • 长度:不等 (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
    • 起始纬线:0° 纬线 (赤道)
    • 南北半球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 重要纬线:
    • 赤道 (0°):最长的纬线
    • 南北回归线 (23.5°N/S):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极限
    • 南北极圈 (66.5°N/S):极昼极夜现象的界限
  • 经纬度定位:
    • 先看纬度,后看经度
    • 用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
    • 理解经纬网在地图上的应用

二、陆地和海洋

2.1 地球表面的地形

  • 陆地地形:
    • 山地:海拔高,坡度陡峭
    • 高原:海拔高,地势平坦
    • 丘陵:海拔低,地势起伏较缓
    • 平原:海拔低,地势平坦
    •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 海底地形:
    • 大陆架:水深较浅,坡度较缓
    • 大陆坡:水深迅速增加,坡度较陡
    • 大洋盆地:广阔的海底平原
    • 海沟:最深的海底地形
  •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影响农业生产
    • 影响交通运输
    • 影响城市分布
    • 影响气候特征

2.2 世界的海陆分布

  • 七大洲:
    • 亚洲:面积最大
    • 非洲:热带大陆
    • 北美洲:经济发达
    • 南美洲:热带雨林广布
    • 南极洲:冰雪覆盖
    • 欧洲:工业革命发源地
    • 大洋洲:最小的大洲
  • 四大洋:
    • 太平洋:面积最大
    • 大西洋:航运繁忙
    • 印度洋:资源丰富
    • 北冰洋:面积最小
  •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 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降水均匀
    • 大陆性气候:干燥寒冷,温差大

2.3 世界的气候

  •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 太阳辐射:提供热量
    • 大气环流:调节热量和水分
    • 地形:影响降水和气温
    • 洋流:调节气温和湿度
  • 主要气候类型:
    • 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
    • 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
    • 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少雨
    •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降水少
    •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
    • 寒带气候:终年寒冷
    • 高原山地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 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影响农业生产
    • 影响生活方式
    • 影响建筑风格

三、区域认知

3.1 学会阅读区域地图

  • 明确区域范围:确定研究区域的边界
  • 分析地理位置:确定区域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 提取地理要素:从地图中提取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信息
  • 分析要素关系: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
  • 总结区域特征:概括区域的主要特点

3.2 了解不同区域的特征

  • 典型区域分析: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 亚马孙雨林:生物多样性丰富,但面临 deforestation 问题
    • 撒哈拉沙漠:极端干旱,但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
  • 案例分析:
    • 分析特定区域的农业发展
    • 分析特定区域的城市化进程
    • 分析特定区域的环境问题

3.3 关注区域发展与保护

  • 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协调
  • 区域合作与交流:
    • 跨区域合作的必要性
    • 区域合作的方式和途径
  • 环境保护意识:
    • 树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 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