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级数学思维导图
《一二年级数学思维导图》
一、数与运算
1. 认识100以内的数
1.1 数的组成
- 个位和十位:理解数位的含义,掌握个位、十位的区分。
- 数的分解与组成:能将两位数分解为几个十和几个一,反之也能组成。
- 数的大小比较: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表示。
1.2 数的读写
- 数的读法:会读100以内的数,例如:二十五、七十八。
- 数的写法:会写100以内的数,根据读音写出正确的数字。
1.3 数的顺序
- 顺序和倒序:能按照顺序或倒序数数,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 单数和双数:认识单数和双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判断。
2. 20以内的加减法
2.1 加法
- 加法的意义:理解合并、增加的含义。
- 计算方法:掌握凑十法、破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 加法口诀:熟练掌握20以内加法口诀。
- 加法应用:能解决简单的加法应用题。
2.2 减法
- 减法的意义:理解减少、拿走的含义。
- 计算方法:利用数的分解组成、倒推等方法进行计算。
- 减法口诀:熟练掌握20以内减法口诀。
- 减法应用:能解决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2.3 加减混合运算
- 运算顺序:理解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 计算方法: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技巧。
- 应用:能解决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应用题。
3. 100以内的加减法
3.1 口算加减法
-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掌握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
-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2 竖式加减法
- 竖式的书写:掌握竖式的规范书写。
- 进位加法:理解进位的概念,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 退位减法:理解退位的概念,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 验算:养成验算的习惯,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3.3 加减混合运算
- 带括号的运算:理解括号的意义,掌握先算括号里的运算规则。
- 连续加减:掌握连续加减的计算方法。
- 应用:能解决稍微复杂的加减混合应用题。
4. 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
4.1 乘法的意义
- 相同加数:理解乘法是求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 乘号的认识:认识乘号“×”,并理解其含义。
4.2 乘法算式
- 读法和写法:会读、写乘法算式。
- 各部分名称:了解乘数、被乘数和积的概念。
4.3 2-5的乘法口诀
- 口诀的记忆:熟练掌握2-5的乘法口诀。
- 口诀的应用:能用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二、图形与几何
1. 认识图形
1.1 平面图形
-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认识这些基本平面图形的特征。
- 图形的拼组:能用这些图形拼成新的图形。
1.2 立体图形 (二年级)
-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 图形的区分:能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2. 位置与方向
2.1 上下、前后、左右
2.2 确定位置 (二年级)
- 简单坐标:初步理解用行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 方向描述:能用东南西北等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
3. 测量
3.1 长度单位
- 厘米和米:认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 测量工具: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 单位换算:掌握1米=100厘米的换算关系。
3.2 时间单位 (二年级)
- 时、分、秒:认识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
- 时间的关系:掌握1时=60分,1分=60秒的关系。
- 认识钟表:会认读钟表上的时间。
三、统计与概率 (二年级)
1. 简单的数据整理
- 分类整理:能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 统计图表: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如条形统计图。
2. 数据的简单分析
- 数据比较:能根据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
- 提出问题: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简单的问题。
四、应用题
1. 简单加减法应用题
1.1 理解题意
- 关键词的识别:能从题目中找出关键信息。
- 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1.2 解题步骤
- 列式计算: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 书写答案:规范书写答案,带上单位名称。
2. 稍复杂的加减法应用题 (二年级)
2.1 多余条件的判断
2.2 两步计算
- 分步列式: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 综合算式: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3. 乘法应用题 (二年级)
3.1 乘法的应用场景
3.2 解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