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思维导图》
一、单元概述: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1 单元主题:民族危机与社会变革
- 核心问题: 近代中国面临着怎样的民族危机?中国各阶层人民是如何进行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的?这些斗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2 单元结构:
- 第一部分: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 第二部分: 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 (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
- 第三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运动到国民革命)
二、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2.1 鸦片战争 (1840-1842)
- 背景:
-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要市场和原料。
- 中国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 过程:
- 林则徐虎门销烟。
-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 清政府战败。
- 结果:
- 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 影响: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 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的斗争。
2.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 背景:
- 西方列强不满足已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扩大侵略。
- 清政府继续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 过程:
- 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天津、北京。
- 焚烧圆明园。
- 结果:
-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 影响: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中国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2.3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 背景:
- 日本明治维新后,对外扩张。
- 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 中日两国为争夺朝鲜控制权。
- 过程:
- 黄海海战,北洋水师受挫。
- 日军攻陷旅顺、威海卫。
- 清政府战败。
- 结果:
- 签订《马关条约》。
- 影响:
-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4 八国联军侵华 (1900)
- 背景:
- 义和团运动兴起,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 列强企图镇压义和团运动,进一步控制中国。
- 过程:
-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 义和团运动被镇压。
- 结果:
- 签订《辛丑条约》。
- 影响: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三、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
3.1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 背景:
- 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 自然灾害频发。
- 领导者: 洪秀全
- 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 主要活动:
- 金田起义。
- 定都天京。
- 北伐、西征。
- 天京事变。
- 结果: 失败
- 意义:
-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 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 为后来的民主革命提供了借鉴。
- 局限性:
- 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 无法克服小生产者的狭隘性。
3.2 辛亥革命 (1911)
- 背景:
- 民族危机加深。
- 清政府统治日益腐朽。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 组织: 兴中会、同盟会
- 领导者: 孙中山
-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 过程:
- 武昌起义。
- 各省纷纷响应。
- 中华民国成立。
- 清帝退位。
-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 结果: 辛亥革命失败
- 意义:
-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对亚洲乃至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 局限性:
-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4.1 五四运动 (1919)
- 背景:
-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 过程:
- 学生游行示威。
- 工人罢工。
- 商人罢市。
-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
- 意义:
-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
4.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
- 条件: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工人阶级的壮大。
- 共产国际的帮助。
- 标志: 中共一大召开
- 内容:
-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 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 意义:
-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3 国民革命 (1924-1927)
- 背景:
- 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军阀混战。
-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 孙中山接受中共的反帝反封建主张,提出新三民主义。
- 标志: 国共第一次合作
- 目标: 推翻帝国主义,打倒军阀
- 主要活动:
- 黄埔军校的建立。
- 北伐战争。
- 失败原因:
-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 中共缺乏经验。
- 意义:
-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
- 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