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现代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现代史思维导图》

一、世界格局演变与国际关系

1. 冷战时期 (1947-1991)

  • 1.1 冷战起源与特征
    • 背景:
      • 二战后美苏实力对比变化: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强大,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发展。
      • 意识形态对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根本对立。
      • 国家利益冲突:争夺世界霸权,划分势力范围。
    • 标志:
      • 杜鲁门主义(1947):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 特征:
      • 美苏对抗,两极格局形成。
      • 以军备竞赛为中心,高科技竞争。
      • 意识形态的对抗。
      • 在局部地区的热战(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但避免直接全面冲突。
      • 欧洲分裂(东西德、北约与华约)。
  • 1.2 冷战的表现
    • 政治方面:
      • 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扩张。
      • 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巩固资本主义阵营。
      • 北约 (1949):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同盟。
      • 华约 (1955):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同盟。
    • 军事方面:
      • 军备竞赛:核武器、洲际导弹等大规模发展。
      • 地区冲突: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 经济方面:
      • 资本主义阵营: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霸权)、关贸总协定(WTO前身)。
      • 社会主义阵营: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
  • 1.3 冷战的影响
    • 积极影响:
      • 相对和平: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 科技进步:推动了科技发展,特别是军事科技。
      • 民族解放运动:殖民体系瓦解加速。
    • 消极影响:
      • 世界分裂:两大阵营对峙,阻碍了世界经济、文化交流。
      • 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资源,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 局部战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意识形态对立:加剧了社会矛盾。
  • 1.4 冷战的结束
    • 原因:
      • 苏联自身原因:经济长期停滞,政治僵化,民族矛盾激化。
      • 外部因素:美国“和平演变”战略,里根的军事扩张政策。
      • 东欧剧变: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更迭。
    • 标志:
      • 柏林墙倒塌 (1989)。
      • 华约解散 (1991)。
      • 苏联解体 (1991)。

2. 多极化趋势 (1991至今)

  • 2.1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背景:
      • 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
      •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实力相对下降。
      • 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力量崛起。
    • 表现:
      • 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但受到其他力量的制约。
      • 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
      • 日本力图成为政治大国。
      • 俄罗斯致力于恢复大国地位。
      • 中国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 2.2 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 积极影响:
      • 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 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 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 促进文化多样性。
    • 挑战:
      • 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依然存在。
      • 恐怖主义、环境问题、贫富差距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
      • 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 2.3 当今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
    • 霸权主义与多极化的矛盾。
    • 南北差距日益扩大。
    • 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并存。
    • 发展模式的冲突。

二、现代科技与经济发展

1. 第三次科技革命

  • 1.1 背景
    • 二战后科技迅速发展。
    • 社会需求推动。
  • 1.2 核心
    • 电子信息技术。
  • 1.3 主要成就
    • 原子能技术。
    • 电子计算机技术。
    • 空间技术。
    • 生物工程技术。
    • 新材料技术。
  • 1.4 特点
    • 范围广。
    • 速度快。
    • 周期短。
  • 1.5 影响
    • 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 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 经济全球化

  • 2.1 含义
    • 商品、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 2.2 表现
    • 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 国际投资规模扩大。
    • 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 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
    • 信息技术革命推动全球互联互通。
  • 2.3 原因
    • 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动力。
    • 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扩展。
    • 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 各国政府的积极推动。
  • 2.4 影响
    • 积极影响:
      • 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 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 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创新。
      • 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 消极影响:
      • 加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 容易引发金融危机。
      • 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

三、社会变革与文化发展

1. 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 1.1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已在冷战时期涵盖)
  •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改革开放。
    •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 世界文化的多元化

  • 2.1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 不同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 各种文化思潮的涌现。
  • 2.2 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 全球化促进了文化交流,但也带来了文化霸权和文化入侵的风险。
    • 本土文化需要得到保护和发展。
  • 2.3 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坚持文化自信,弘扬民族文化。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假如给我3天光明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