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思维导图》
一、先秦时期 (约公元前2070年 - 公元前221年)
1.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 - 约公元前1600年)
- 政治制度:
- 王位世袭制 (家天下)
- 初步的官僚机构
- 社会经济:
- 农业:以农耕为主
- 手工业:青铜器制作
- 文化:
- 出现文字雏形
- 原始宗教
2.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 - 约公元前1046年)
- 政治制度:
-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 甲骨文卜辞反映政治活动
- 地方诸侯的出现
- 社会经济:
- 农业:使用青铜农具
- 手工业:青铜器制造业发达 (司母戊鼎)
- 商业:原始的商品交换
- 文化:
- 甲骨文:成熟的文字系统
- 青铜文化:灿烂的文明代表
- 祭祀活动:频繁的祭祀活动
3. 西周 (约公元前1046年 - 公元前771年)
- 政治制度:
- 分封制: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宗法制的基础)
-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等级秩序
- 礼乐制度:维护社会秩序,规范行为
- 社会经济:
- 井田制:土地国有,农民集体耕作
- 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发达
- 文化:
- 礼乐文化:维护社会稳定
- 《诗经》: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4.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221年)
-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476年)
- 政治变革: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 礼崩乐坏
- 经济发展:
-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
- 土地私有制萌芽
- 文化思想:
- 儒家 (孔子):仁、礼、中庸
- 道家 (老子):无为而治,辩证思想
- 墨家 (墨子):兼爱、非攻
-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 政治变革:
- 各国变法,加强中央集权
- 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 经济发展:
-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 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
- 文化思想:
- 儒家 (孟子):仁政、民本
- 道家 (庄子):逍遥自在
- 法家 (韩非子):依法治国,君主专制
- 政治变革:
二、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 - 公元220年)
1. 秦朝 (公元前221年 - 公元前207年)
- 政治制度:
- 皇帝制度:君主专制的高度发展
- 中央集权制:三公九卿制
- 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 社会经济:
- 重农抑商政策
- 修建长城、阿房宫、驰道
- 文化:
-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 小篆:规范文字
2. 汉朝 (公元前202年 - 公元220年)
- 西汉 (公元前202年 - 公元8年)
- 政治制度:
- 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人民负担
- 郡国并行制:吸取秦朝教训
- 汉武帝: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 察举制:选拔官吏
- 社会经济:
- 农业:铁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
- 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 盐铁专卖
- 文化: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 司马迁:《史记》
- 造纸术:蔡伦改进造纸术
- 东汉 (公元25年 - 公元220年)
- 政治制度:
- 外戚、宦官专权
- 地方豪强势力发展
- 社会经济:
- 土地兼并严重
- 赋税沉重
- 文化:
- 佛教传入
- 张衡:地动仪
- 政治制度: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220年 - 公元589年)
1. 三国 (公元220年 - 公元280年)
- 魏 (公元220年 - 公元265年)
- 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
- 屯田制:缓解粮食危机
- 蜀 (公元221年 - 公元263年)
- 诸葛亮治蜀
- 吴 (公元229年 - 公元280年)
- 开发江南
2. 西晋 (公元265年 - 公元316年)
- 八王之乱:社会动荡
3. 东晋十六国 (公元317年 - 公元420年)
- 东晋:
- 门阀士族政治
- 偏安江南
- 十六国:
- 北方民族融合
4. 南北朝 (公元420年 - 公元589年)
- 南朝:
- 宋、齐、梁、陈
- 经济重心南移
- 玄学、佛教发展
- 北朝:
-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 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 均田制、租调制
四、隋唐时期 (公元581年 - 公元907年)
1. 隋朝 (公元581年 - 公元618年)
- 政治制度:
- 三省六部制:完善中央集权
- 科举制:选拔人才,打破门阀垄断
- 社会经济:
- 大运河:南北交通的要道
- 文化:
- 佛教盛行
2. 唐朝 (公元618年 - 公元907年)
- 政治制度:
- 贞观之治:开明的政治,经济繁荣
- 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 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 社会经济:
- 租庸调制:轻徭薄赋
- 均田制:保障农民生产
- 对外开放:丝绸之路繁荣
- 文化:
- 唐诗: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 佛教:玄奘西行
- 雕版印刷术
五、五代十国两宋辽金元时期 (公元907年 - 公元1368年)
1. 五代十国 (公元907年 - 公元960年)
- 藩镇割据,政权更迭频繁
2. 北宋 (公元960年 - 公元1127年)
- 政治制度:
- 加强中央集权:收兵权、财权、行政权
- 文官政治:重文轻武
- 社会经济:
- 商品经济繁荣:商业城市发展
- 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文化:
- 理学:程朱理学
- 活字印刷术:毕昇发明
3. 辽、金 (公元907年 - 公元1234年)
- 辽:
- 民族融合
- 金:
- 完颜阿骨打建立
- 民族融合
4. 南宋 (公元1127年 - 公元1279年)
- 偏安江南,经济文化中心南移
5. 元朝 (公元1271年 - 公元1368年)
- 政治制度:
- 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民族分化政策
- 社会经济:
- 大都: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漕运:南北粮食运输
- 文化:
- 元曲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