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二历史思维导图》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 农业文明的演进
* **1.1 原始农业**
* **特征:**刀耕火种、游耕迁徙、产量低、不稳定
* **影响:**人口稀少、聚落规模小
* **1.2 古代农业**
* **中国古代农业**
* **耕作方式:**
* 耜耕(石器)→ 铁犁牛耕(战国时期开始普及)
* 精耕细作(注重水利、施肥、田间管理)
* **土地制度:**
* 井田制(奴隶社会)→ 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 均田制(北魏)
* **农产品:**粟、麦、稻、丝、麻、茶
* **西欧封建庄园**
* **领主制:**领主拥有土地所有权,农民耕种土地,缴纳地租。
* **劳役地租:**农民为领主服劳役,是主要的剥削方式。
* **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1.3 近代农业**
* **农业革命(英国):**
* **内容:**轮作制、新作物(马铃薯、玉米)、农业机械化
* **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粮食。
* **美国西部开发:**
* **背景:**领土扩张、西进运动
* **特征:**机械化程度高、规模化生产
* **影响:**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推动了工业发展。
2. 手工业的发展
* **2.1 原始手工业**
* **特征:**简单工具、家庭作坊式生产
* **代表:**打制石器、陶器
* **2.2 古代手工业**
* **官营手工业:**
* **特征:**政府控制、技术先进、产品精美
* **代表:**秦汉时期的兵器、丝绸;明清时期的瓷器
* **民营手工业:**
* **特征:**自由经营、面向市场、技术进步
* **代表:**宋代丝织业、明代棉纺织业
*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
* **西欧中世纪行会**
* **作用:**维护行会成员的利益,规范手工业生产。
* **局限性:**阻碍了手工业技术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 **2.3 近代手工业**
* **工场手工业:**
* **特征:**分工合作、机器的使用、资本主义性质
* **代表:**英国的毛纺织工场
* **机器大生产:**
* **工业革命的成果:**蒸汽机、纺织机等
* **影响:**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促进了城市化。
3. 商业的变革
* **3.1 原始商业**
* **特征:**物物交换、以物易物
* **3.2 古代商业**
* **中国古代商业**
* **官府控制:**市舶司、盐铁专卖
* **商业城市:**长安、洛阳、开封、临安
* **商业发展:**柜坊、飞钱
* **古代世界的贸易**
* **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的贸易通道,促进了文化交流。
* **地中海贸易:**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进行海上贸易。
* **3.3 近代商业**
* **新航路的开辟:**
* **影响:**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 **殖民扩张:**
* **三角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的积累,但也给非洲带来了深重灾难。
* **工业革命:**
* **影响:**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 **商业革命:**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 **价格革命:**美洲的贵金属大量涌入欧洲,引起物价上涨。
二、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1. 第一次工业革命
* **1.1 英国工业革命**
* **背景:**
* 政治前提:君主立宪制确立
* 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 **进程:**
* 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
* 动力:改良蒸汽机
* 交通运输:蒸汽机车、蒸汽轮船
* **影响:**
* 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 社会结构:产生了现代工厂制度和工业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 城市化: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 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环境:造成了环境污染。
* **1.2 工业革命的扩展**
* **时间:**19世纪中期
* **国家:**法国、美国、德国等
* **特点:**各国发展不平衡;技术引进和创新相结合。
2. 第二次工业革命
* **2.1 成就**
* **电力:**电力的广泛应用,进入“电气时代”。
* **内燃机:**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出现。
* **化学工业:**合成材料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 **钢铁工业:**炼钢技术的进步,提高了钢铁产量。
* **2.2 特点**
*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 **多国同时进行,规模更大,范围更广。**
* **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 **2.3 影响**
* **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 **社会结构:**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 **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电力照明、电话通信、汽车出行等。
3. 经济全球化
* **3.1 概念:**商品、资本、信息和劳动力的跨国流动,以及生产、分配、消费等环节在全球范围内的相互依赖。
* **3.2 动力:**
* **科技进步:**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 **国际贸易:**关税和贸易壁垒的降低。
*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发展。
* **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组织的推动。
* **3.3 影响:**
* **积极:**
*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 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
* **消极:**
* 加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
* 引发了环境污染、劳工权益等问题。
* 加剧了全球经济的风险。
三、社会组织与管理
1. 古代政治制度
* **1.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 **分封制:**西周时期,按照血缘关系分配土地和权力。
* **中央集权制:**秦朝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 **科举制:**隋唐时期开始实行,选拔人才的制度。
* **1.2 古希腊民主制度**
* **特点:**人民主权、轮流执政、直接民主。
* **局限性:**适用范围小,奴隶、妇女、外邦人没有公民权。
* **1.3 古罗马法律制度**
* **十二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 **自然法:**普世性的法律原则。
2. 近代政治制度
* **2.1 英国君主立宪制**
* **特点:**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掌握行政权。
* **《权利法案》:**限制王权,保障议会权力。
* **2.2 美国总统共和制**
* **特点:**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互相制衡。
* **《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政治制度。
* **2.3 法国民主共和制**
* **确立过程:**曲折复杂,经过多次革命和政体更迭。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制。
3. 社会主义制度
* **3.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背景:**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 **《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3.2 巴黎公社**
* **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政权。
* **经验教训:**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正确的理论指导。
* **3.3 俄国十月革命**
* **背景:**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
* **过程:**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 **意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