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化学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必修一化学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

1.1 物质的组成

1.1.1 元素

  •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表示: 元素符号(1-2个字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 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 存在形式:
    • 游离态:单质形式存在
    • 化合态:化合物形式存在
  • 含量表示: 质量分数(%),元素在物质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

1.1.2 原子

  • 定义: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 构成: 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 电性: 电中性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1.3 离子

  • 阳离子: 失去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
  • 阴离子: 得到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带负电荷。
  • 形成: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 离子化合物: 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1.1.4 分子

  • 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构成: 由原子构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 电性: 电中性

1.2 物质的分类

1.2.1 纯净物

  • 定义: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 分类:
    •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金属单质
      • 非金属单质
      • 稀有气体单质
    • 化合物: 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 酸: 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 碱: 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 盐: 电离时产生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1.2.2 混合物

  • 定义: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 分类:
    • 溶液
    • 胶体
    • 悬浊液
    • 乳浊液

1.3 物质的性质

1.3.1 物理性质

  • 定义: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 包括: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1.3.2 化学性质

  • 定义: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包括: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等。

二、 物质的量

2.1 物质的量(n)

  • 定义: 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一个物理量。
  • 单位: 摩尔(mol)
  • 表达式: n = N / NA (N:粒子数,NA:阿伏加德罗常数)

2.2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 定义: 0.012kg 12C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6.02 × 1023 mol-1

2.3 摩尔质量(M)

  • 定义: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 单位: g/mol
  • 数值: 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2.4 气体摩尔体积(Vm)

  • 定义: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 单位: L/mol
  • 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 影响因素: 温度和压强

2.5 物质的量浓度(c)

  • 定义: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 单位: mol/L
  • 表达式: c = n / V (V:溶液体积,单位L)
  • 溶液配制:
    • 固体溶质配制:计算所需溶质质量 -> 称量 -> 溶解 -> 转移 -> 定容
    • 液体溶质配制:计算所需溶质体积 -> 量取 -> 转移 -> 定容

2.6 物质的量相关计算

  • n = m / M (m:质量,M:摩尔质量)
  • n = V / Vm (V:气体体积,Vm:气体摩尔体积)
  • n = c × V (c:物质的量浓度,V:溶液体积)
  • n = N / NA (N:粒子数,NA:阿伏加德罗常数)

三、 氧化还原反应

3.1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 定义: 反应过程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

3.2 氧化与还原

  • 氧化反应: 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
  • 还原反应: 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反应。

3.3 氧化剂与还原剂

  • 氧化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具有氧化性。
  • 还原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 口诀: 失氧化,得还原,剂性质,反着看。

3.4 氧化数(化合价)

  • 定义: 用来表示原子在化合物中形式电荷的数值。
  • 规则:
    • 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0。
    • 化合物中,各元素氧化数的代数和为0。
    • 单原子离子中,元素的氧化数等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 常见元素的氧化数:
      • H通常为+1,O通常为-2。
      • 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
  • 应用: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3.5 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 化合反应: 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合反应。
  • 分解反应: 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分解反应。
  • 置换反应: 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复分解反应: 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 离子反应: 反应中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3.6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 方法:
    • 标变价:标出反应前后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及变化数值。
    • 算总数:计算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
    • 求系数: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求出有关物质的系数。
    • 观察法:观察配平其他物质的系数。
    • 检查:检查配平后的方程式,确保原子个数和电荷数守恒。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九上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