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一章思维导图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一章思维导图》

I. 宇宙中的地球

  • A. 宇宙

      1. 定义:所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总和。
      1. 特征:
        • a. 广袤性:范围巨大,无限扩展。
        • b. 物质性:由各种天体组成,包括恒星、行星、卫星等。
        • c. 运动性: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
      1. 宇宙的观测:
        • a. 望远镜: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等。
        • b. 空间探测器:直接进入宇宙空间进行探测。
  • B. 天体

      1. 定义: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
      1. 类型:
        • a. 恒星:
        • i. 定义: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 ii. 代表:太阳。
        • b. 行星:
        • i. 定义:围绕恒星运行的较大质量天体,不发光。
        • ii. 代表:地球、火星、木星等。
        • c. 卫星:
        • i. 定义: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
        • ii. 代表:月球。
        • d. 其他天体:
        • i. 彗星:具有彗核、彗发、彗尾的特殊天体,沿特殊轨道绕太阳运行。
        • ii. 流星体:宇宙空间中的尘埃和固体小块。
        • iii.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
  • C. 天体系统

      1. 定义: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的天体形成的系统。
      1. 层次结构:
        • a. 地月系:
        • i. 组成:地球和月球。
        • ii. 特点: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 b. 太阳系:
        • i. 组成:太阳及围绕它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
        • ii. 特点:太阳是中心天体,地球是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 c. 银河系:
        • i. 组成:由数千亿颗恒星及大量的星云、气体、尘埃等组成。
        • ii. 特点:旋涡星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旋臂上。
        • d. 河外星系:
        • i. 定义:银河系以外的星系。
        • ii. 例子:仙女座星系。
        • e. 总星系:目前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是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
  • D.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地球

      1. 太阳系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 地球的特殊性:
        • a. 存在生命: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 b. 适宜生命存在的原因:
        • i. 外部条件:
          • a. 稳定的光照:太阳的稳定性和日地距离适中。
          • b. 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宇宙环境较为稳定。
        • ii. 自身条件:
          • a. 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有大气保温效应。
          • b. 液态水:地球内部的水汽逸出,形成原始海洋。
          • c.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始大气经过生物的光合作用,逐渐形成。

II. 运动的地球

  • A. 地球的自转运动

      1. 定义: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1. 方向:自西向东。
      1. 周期:
        • a. 恒星日:地球自转一周的真实周期,23小时56分4秒。
        • b. 太阳日:一个昼夜的平均长度,24小时。
      1. 速度:
        • a. 线速度: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 b. 角速度:除两极外,全球各地相等。
      1.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a. 昼夜更替:地球自转是昼夜更替的根本原因。
        • b. 地方时差异: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 c. 地转偏向力:
        • i. 定义: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使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
        • ii. 北半球:向右偏转。
        • iii. 南半球:向左偏转。
        • iv. 应用:影响大气环流、洋流运动、河流侵蚀等。
  • B. 地球的公转运动

      1. 定义:地球绕太阳的旋转运动。
      1. 方向:自西向东。
      1.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1. 周期:
        • a. 恒星年:地球公转一周的真实周期,365天6小时9分10秒。
        • b. 回归年:太阳两次直射同一纬线的时间间隔,365天5小时48分46秒。
      1. 速度:
        • a. 线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 b. 角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1.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 a. 季节变化: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共同作用,导致季节变化。
        • b.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 c. 昼夜长短的变化: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变化不同。
        • d. 五带的划分: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划分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

III. 地球的圈层结构

  • A. 地球的内部圈层

      1. 地壳:
        • a. 组成:岩石圈的上部,包括陆地地壳和大洋地壳。
        • b. 特点:岩石类型多样,地壳厚度不均。
      1. 地幔:
        • a. 组成:主要由致密的硅酸盐组成。
        • b. 分层:上地幔、下地幔。
      1. 地核:
        • a. 组成: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 b. 分层:外核(液态)、内核(固态)。
  • B. 地球的外部圈层

      1. 大气圈:
        • a. 组成:由各种气体组成的混合体。
        • b. 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层。
        • c. 作用:保温作用、吸收紫外线、影响天气气候等。
      1. 水圈:
        • a. 组成:由地球上所有的水体组成,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
        • b. 作用:维持地球的生命活动,调节气候,进行物质循环。
      1. 生物圈:
        • a. 组成: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
        • b.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 c. 作用:地球上最重要的圈层,联系着地球上的各个圈层,对地球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1. 岩石圈:
        • a. 组成: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的坚硬外壳。
        • b. 作用:是地球上固体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IV. 地图的阅读

  • A. 地图的三要素

      1. 比例尺:
        • a. 定义: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 b. 形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 c. 大小:比例尺越大,地图比例越大,表示内容越详细,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大。
      1. 方向:
        • a. 指北针指向北方。
        • b. 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c. 一般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定向方法。
      1. 图例和注记:
        • a. 图例:地图上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 b. 注记:地图上各种文字说明。
  • B. 经纬网

      1. 经线:
        • a. 形状:指示南北方向的弧线,汇聚于南北两极。
        • b. 长度:长度相等。
        • c. 度数:0°经线(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
      1. 纬线:
        • a. 形状:与地轴垂直的圆圈。
        • b. 长度:赤道最长,向两极递减。
        • c. 度数:0°纬线(赤道)和90°纬线(南北极)。
      1. 经纬度的确定:
        • a. 经度:某地经线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夹角,东经E和西经W。
        • b. 纬度:某地纬线与赤道之间的夹角,北纬N和南纬S。
      1. 经纬网的应用:
        • a. 确定地理位置:根据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
        • b. 计算方向和距离: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和距离。
        • c. 判断昼夜长短和季节变化:结合地球运动,判断昼夜长短和季节变化。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民诉程序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