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

一、 专题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 鸦片战争

1.1.1 背景

1.1.1.1 英国的崛起与扩张
  • 工业革命的需求: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市场。
  • 对华贸易逆差:鸦片走私成为解决逆差的手段。
1.1.1.2 清朝的衰落
  • 政治腐败:吏治松弛,财政危机。
  • 经济落后:自然经济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 军事薄弱:装备落后,军备废弛。
  • 闭关锁国:限制对外贸易,阻碍发展。

1.1.2 过程

1.1.2.1 英国的入侵
  • 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 广州、定海、镇江等地战役。
  • 清政府妥协求和。
1.1.2.2 《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年)
  • 内容:
    • 割香港岛给英国。
    • 赔款2100万银元。
    •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1.1.3 影响

1.1.3.1 对中国
  • 主权破坏:领土、关税、司法等主权受到侵犯。
  • 社会性质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阶级矛盾激化: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1.3.2 对世界
  • 西方列强加紧对华侵略。
  • 东方开始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2.1 背景

1.2.1.1 列强的不满
  • 《南京条约》未能满足列强的贪欲。
  • 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1.2.1.2 英法联合入侵
  •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成为借口。

1.2.2 过程

1.2.2.1 英法联军的入侵
  • 1856年10月:英法联军进攻广州。
  • 攻陷天津、北京。
  • 火烧圆明园。
1.2.2.2 《天津条约》(1858年)和《北京条约》(1860年)
  • 内容:
    • 增开通商口岸。
    •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赔款。
    • 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北京条约》)。

1.2.3 影响

1.2.3.1 对中国
  • 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 清政府权力进一步削弱。
  • 刺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1.3 太平天国运动

1.3.1 背景

1.3.1.1 社会矛盾激化
  • 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 自然灾害频发。
1.3.1.2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1.3.2 过程

1.3.2.1 金田起义 (1851)
  •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1.3.2.2 定都天京 (1853)
  • 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1.3.2.3 《天朝田亩制度》
  • 目标:建立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
  • 内容: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
  • 评价:
    • 进步性: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 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1.3.2.4 后期领导层的腐败和内讧
1.3.2.5 天京陷落 (1864)
  •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3.3 影响

1.3.3.1 对中国
  •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 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
  •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1.3.3.2 对世界
  • 引起了西方列强的关注。
  • 影响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二、 专题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2.1 洋务运动

2.1.1 背景

2.1.1.1 内忧外患
  • 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
  • 列强侵略的加剧。
2.1.1.2 洋务派的出现
  •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1.2 目的

  • 师夷长技以自强。
  • 维护清朝统治。

2.1.3 主要内容

2.1.3.1 创办军事工业
  • 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
  • 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
  •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 张之洞:汉阳兵工厂。
2.1.3.2 创办民用工业
  • 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
  • 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2.1.3.3 建立新式海军
  • 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
2.1.3.4 兴办新式教育
  • 京师同文馆。
  • 派遣留学生。

2.1.4 评价

2.1.4.1 积极作用
  •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 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
  •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1.4.2 局限性
  •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 对外国存在依赖性。
  • 封建官僚体制的弊端。

2.2 甲午中日战争

2.2.1 背景

2.2.1.1 日本的崛起与扩张
  • 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对外扩张野心膨胀。
2.2.1.2 朝鲜问题
  • 日本企图控制朝鲜。

2.2.2 过程

2.2.2.1 战争爆发
  • 1894年,日本突袭清军,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2.2.2.2 主要战役
  • 平壤战役。
  • 黄海海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 辽东战役。
  • 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2.2.3 《马关条约》(1895年)

2.2.3.1 内容
  •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2.4 影响

2.2.4.1 对中国
  •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激发了维新变法运动。
2.2.4.2 对日本
  • 获得了巨额赔款和领土,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2.3 戊戌变法

2.3.1 背景

2.3.1.1 甲午战争的失败
  •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激发了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
2.3.1.2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思想的传播

2.3.2 主要人物

2.3.2.1 康有为
  • 维新派领袖。
  • 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2.3.2.2 梁启超
  • 维新派代表人物。
  • 创办《时务报》。
2.3.2.3 光绪帝
  • 支持变法。

2.3.3 主要内容

2.3.3.1 政治方面
  •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
  •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2.3.3.2 经济方面
  •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 改革财政。
2.3.3.3 军事方面
  • 训练新式军队。
2.3.3.4 文化教育方面
  • 废除科举制。
  • 创办新式学堂。

2.3.4 失败原因

2.3.4.1 顽固派的阻挠
  •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2.3.4.2 维新派力量薄弱
  • 缺乏社会基础。
  • 依靠光绪帝。
2.3.4.3 策略失误
  • 急于求成,缺乏实际步骤。

2.3.5 影响

2.3.5.1 对中国
  •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3.5.2 局限性
  • 未能挽救民族危机。
  • 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

三、 专题三: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后续内容可按照上述格式补充)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三年级数学除法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