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

一、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 隋朝的统一与衰亡

1.1. 隋朝的建立

  • 建立者: 隋文帝杨坚
  • 时间: 581年
  • 都城: 大兴城(后改名长安)

1.2. 隋朝的统一

  • 统一战争: 589年灭陈,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 统一的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1.3. 隋朝的统治措施

  • 政治方面:
    • 改革官制: 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 完善科举制: 选拔人才,巩固统治
  • 经济方面:
    • 均田制: 限制土地兼并,保证农民生产
    • 轻徭薄赋: 减轻人民负担,促进经济发展
  • 文化方面:
    • 编纂《开皇律》: 维护社会稳定
  • 重大工程:
    • 修建大运河: 连接南北方,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1.4. 隋朝的衰亡

  • 原因:
    • 隋炀帝的暴政: 大肆兴建工程,发动战争,导致民不聊生
    • 农民起义: 瓦岗军起义等
  • 灭亡: 618年隋朝灭亡

2. 唐朝的兴盛

2.1. 唐朝的建立

  • 建立者: 唐高祖李渊
  • 时间: 618年
  • 都城: 长安

2.2. “贞观之治”

  • 统治者: 唐太宗李世民
  • 措施:
    • 任用贤才: 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贤臣
    • 轻徭薄赋: 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 完善制度: 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 民族政策: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处理好民族关系
  • 表现: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2.3. “开元盛世”

  • 统治者: 唐玄宗李隆基(前期)
  • 措施:
    • 任用贤能: 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
    • 发展经济: 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 改革财政: 改革税制,增加财政收入
  • 表现: 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2.4. 唐朝的衰落

  • 原因:
    • 安史之乱: 755年爆发,唐朝由盛转衰
    • 藩镇割据: 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 宦官专权: 宦官势力膨胀,干预朝政
  • 黄巢起义: 唐朝末年爆发,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3. 唐朝的文化与对外交流

3.1. 唐朝的文化

  • 文学:
    • 诗歌: 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
    • 传奇: 唐代小说
  • 书法: 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
  • 绘画: 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
  • 雕塑: 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

3.2. 唐朝的对外交流

  • 对外贸易: 丝绸之路繁荣,长安是国际大都市
  • 文化交流: 玄奘西游取经,鉴真东渡日本
  • 民族交往: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民族的交流

二、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 辽宋夏金的并立

1.1. 辽的建立与统治

  • 建立者: 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
  • 建立时间: 10世纪初
  • 政治制度: 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 与北宋的关系: 澶渊之盟

1.2. 北宋的建立与统治

  • 建立者: 赵匡胤
  • 建立时间: 960年
  •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收回兵权: 杯酒释兵权
    • 加强财政控制: 设立转运使
    • 重文轻武: 提高文官地位
  • 社会经济发展: 经济繁荣,城市发展

1.3. 西夏的建立与统治

  • 建立者: 党项族首领元昊
  • 建立时间: 1038年

1.4. 金的建立与统治

  • 建立者: 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
  • 建立时间: 12世纪初
  • 灭辽灭北宋: 导致北宋灭亡,南宋建立

2. 南宋与金的对峙

2.1. 南宋的建立

  • 建立者: 赵构
  • 建立时间: 1127年
  • 都城: 临安

2.2. 南宋与金的对峙

  • 岳飞抗金: 精忠报国
  • 和议: 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纳贡

3. 元朝的统一与统治

3.1. 元朝的建立

  • 建立者: 忽必烈
  • 建立时间: 1271年
  • 都城: 大都

3.2. 元朝的统一

  • 1276年: 元朝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 1279年: 崖山海战,南宋灭亡
  • 统一的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有利于社会发展

3.3. 元朝的统治

  • 行省制度: 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 民族政策: 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 社会经济发展: 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

4. 经济重心的南移

4.1. 南方经济的发展

  • 原因:
    • 北方战乱,人口南迁
    •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 表现:
    • 农业:水稻产量提高,引进占城稻
    • 手工业:丝织业、制瓷业发达
    • 商业:商业繁荣,出现纸币交子

5. 宋元时期的文化

5.1. 宋词

  • 代表人物: 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5.2. 元曲

  • 代表人物: 关汉卿

5.3. 宋明理学

  • 代表人物: 朱熹

5.4. 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应用与传播

  • 指南针: 应用于航海
  • 火药: 应用于军事
  • 印刷术: 促进文化传播

三、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 明朝的建立与发展

1.1. 明朝的建立

  • 建立者: 朱元璋
  • 建立时间: 1368年
  • 都城: 南京(后迁都北京)

1.2. 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 废除丞相: 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 设立锦衣卫: 加强对臣民的监视
  • 八股取士: 束缚人们的思想

1.3. 对外交往

  • 郑和下西洋: 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

1.4. 明朝的衰落

  • 原因:
    • 土地兼并严重
    • 宦官专权
    • 农民起义:李自成起义

2. 清朝的建立与巩固

2.1. 清朝的建立

  • 建立者: 皇太极
  • 入关: 1644年,清军入关

2.2. 巩固统一的措施

  • 平定三藩: 维护国家统一
  • 收复台湾: 1684年设置台湾府
  • 抗击沙俄: 签订《尼布楚条约》
  •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巩固西北边疆
  • 册封达赖、班禅: 管理西藏

2.3. 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 设立军机处: 加强皇帝的权力
  • 文字狱: 钳制思想

3. 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3.1. 社会经济的发展

  • 农业: 引进高产作物
  • 手工业: 纺织业、制瓷业发达
  • 商业: 商品经济活跃,出现商帮

3.2. 文化

  • 小说: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 戏曲: 昆曲、京剧

4.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4.1. 对外贸易

  • 闭关锁国: 限制对外贸易
  • 原因: 为了维护统治,防范西方殖民势力

4.2. 影响

  • 积极: 对维护国家安全起一定作用
  • 消极: 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不利于社会发展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