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的思维导图》
一、 经济成长历程:近代经济结构的演变与发展
1. 概述: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型
- 转变的标志: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
- 核心动力: 科技进步,资本积累,市场拓展。
2.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
- 农耕经济:
- 特点: 精耕细作,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 地位: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 影响: 保证了社会稳定,但也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 手工业:
- 官营手工业: 代表最高水平,主要为皇室和官府服务。
- 民营手工业: 商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 商业:
- 城市商业: 市场繁荣,促进了区域经济交流。
- 对外贸易: 丝绸之路等贸易通道的开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3. 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
- 重商主义:
- 背景: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 核心思想: 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积累金银财富。
- 影响: 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
- 自由主义经济:
- 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
- 核心思想: 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反对政府干预。
- 影响: 促进了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 凯恩斯主义:
- 背景: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
- 核心思想: 国家干预经济,刺激有效需求。
- 影响: 缓解了经济危机,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的复苏。
4. 中国近代经济的曲折发展
- 自然经济解体:
- 原因: 西方列强入侵,商品倾销。
- 表现: 家庭手工业衰落,农业生产受到冲击。
- 影响: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但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 洋务运动:
- 目的: 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 内容: 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 影响: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特点: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
- 影响: 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 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 目的: 巩固统治,发展经济。
- 内容: 统制经济,官僚资本膨胀。
- 影响: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加剧了社会矛盾。
5. 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与发展
- 新中国成立初期:
- 恢复国民经济: 主要措施包括没收官僚资本,进行土地改革等。
- “一五”计划: 优先发展重工业,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 计划经济体制:
- 建立: 1956年基本建立。
- 特点: 高度集中,指令性计划。
- 影响: 短期内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但也存在弊端,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 改革开放:
- 农村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城市改革: 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对外开放: 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和技术。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 工业文明的冲击与调整
1.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动力: 蒸汽动力。
- 标志性发明: 蒸汽机。
- 影响: 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城市化,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动力: 电力。
- 标志性发明: 电动机,内燃机。
- 影响: 推动了重工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 新航路开辟: 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殖民扩张: 为世界市场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 工业革命: 提高了生产力,为世界市场提供了商品。
- 贸易自由化: 降低了贸易壁垒,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3. 苏联的经济建设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目的: 集中一切力量赢得战争。
- 内容: 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
- 影响: 保证了战争的胜利,但也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 新经济政策:
- 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
- 内容: 允许自由贸易,实行粮食税。
- 影响: 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 斯大林模式:
- 特点: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 影响: 短期内实现了工业化,但也存在弊端,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调整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含义: 国家干预经济,利用财政和信贷手段调节经济。
- 影响: 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的复苏和发展。
- 福利国家:
- 目的: 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
- 内容: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公共服务。
- 影响: 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 “新经济”:
- 背景: 信息技术革命。
- 特点: 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
- 影响: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存在泡沫风险。
三、 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
1.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 表现: 国际贸易额增加,跨国公司发展,国际金融市场活跃。
- 原因: 科技进步,交通运输便捷,贸易自由化。
- 影响: 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
2. 中国在全球化中的角色
- 加入世贸组织:
- 意义: 标志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 影响: 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挑战。
- 对外开放:
- 战略: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贡献: 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区域经济一体化
- 欧盟:
- 特点: 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实现人员、资本和商品的自由流动。
- 影响: 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 北美自由贸易区:
- 成员国: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 影响: 促进了北美地区的经济发展。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特点: 开放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 目标: 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