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2思维导图

《化学必修2思维导图》

一、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1.1 原子结构

1.1.1 原子构成

  • 原子核
    • 质子:带正电,决定元素种类,原子序数 = 质子数
    • 中子:不带电,决定同位素
  • 核外电子
    • 电子:带负电,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电子层排布
    • 电子云: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

1.1.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 电子层:K, L, M, N…(n=1, 2, 3, 4…)
    • 每层最多容纳 2n² 个电子
  • 能级:s, p, d, f
    • s能级:一个轨道,最多容纳 2 个电子
    • p能级:三个轨道,最多容纳 6 个电子
    • d能级:五个轨道,最多容纳 10 个电子
    • f能级:七个轨道,最多容纳 14 个电子
  • 轨道:原子轨道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运动状态的一种描述,每个轨道最多容纳2个自旋相反的电子。
  • 电子排布式:表示电子在各能层、能级上的排布情况
    • 构造原理
    • 洪特规则:在同一能级,电子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 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

1.1.3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 元素的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 同一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
    • 金属性、非金属性
    • 原子半径
    • 电负性
  • 同一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
    • 金属性、非金属性
    • 原子半径
    • 与氢气化合能力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

1.2 分子结构

1.2.1 化学键

  • 离子键: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
    • 静电作用
    • 形成离子化合物
  • 共价键:非金属元素之间
    • 共用电子对
    • 形成共价化合物
    • 单键、双键、三键
    • 极性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共用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强的元素
    • 非极性键:相同非金属元素之间
  •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
    • 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形成金属晶体
  • 氢键:连接分子间或分子内的 N-H、O-H、F-H,影响物理性质(熔沸点、溶解度)

1.2.2 分子的空间构型

  • VSEPR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 考虑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和孤电子对数
    • 影响分子的空间构型
    • 直线形、V形、平面三角形、四面体形、三角锥形等

1.2.3 分子间作用力

  • 范德华力
    • 存在于所有分子之间
    • 影响物质的熔沸点
    • 分子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强

1.3 晶体结构

1.3.1 晶体的类型

  • 离子晶体
    • 离子键
    • 熔沸点高,硬度大,导电性差
    • 如 NaCl, MgO
  • 原子晶体
    • 共价键
    • 熔沸点极高,硬度极大,导电性差
    • 如 金刚石,二氧化硅
  • 分子晶体
    • 分子间作用力
    • 熔沸点低,硬度小,导电性差
    • 如 干冰,碘单质
  • 金属晶体
    • 金属键
    • 熔沸点差异大,延展性好,导电性好
    • 如 铜,铁

1.3.2 晶胞

  • 晶体结构的基本重复单元
  • 简单立方晶胞
  • 面心立方晶胞
  • 体心立方晶胞
  • 六方最密堆积晶胞
  • 计算晶胞密度及相关参数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

2.1 反应热与焓变

2.1.1 反应热

  • 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 符号:Q
  • 单位:kJ/mol 或 kJ

2.1.2 焓变

  • 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 符号:ΔH
  • 单位:kJ/mol
  • ΔH = 生成物总焓 - 反应物总焓
    • ΔH < 0:放热反应
    • ΔH > 0:吸热反应

2.1.3 热化学方程式

  • 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 必须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通常指 25℃,101kPa)
  • 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s, l, g, aq)
  • 必须注明 ΔH 的数值和符号
  • 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

2.1.4 盖斯定律

  • 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 可用于计算反应的焓变

2.2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2.2.1 反应速率

  • 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
  •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 符号:v
  • 单位:mol/(L·s) 或 mol/(L·min)
  • 影响因素
    • 浓度: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一般规律)
    • 温度: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一般规律)
    • 催化剂: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
    • 压强: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
    • 表面积: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增大

2.2.2 化学平衡

  •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 宏观表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 微观表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 平衡常数 K
    • 表示化学平衡的程度
    • 只与温度有关
    • K 值越大,反应进行的越完全
  • 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 浓度的影响
    • 压强的影响 (针对气体参与的反应)
    • 温度的影响 (针对有焓变的反应)

三、有机化合物

3.1 烷烃

  • 通式:CnH2n+2
  • 命名:系统命名法
  • 性质:
    • 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增加,熔沸点升高
    • 化学性质:取代反应、燃烧反应

3.2 烯烃、炔烃

  • 烯烃:通式 CnH2n,含碳碳双键
  • 炔烃:通式 CnH2n-2,含碳碳三键
  • 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氧化反应

3.3 芳香烃

  • 苯及其同系物
  •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3.4 烃的衍生物

  • 卤代烃
    • 取代反应
    • 羟基官能团
    • 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
    • 羟基官能团与苯环相连
    • 酸性、取代反应
    • 醛基官能团
    • 氧化反应、加成反应
  • 羧酸
    • 羧基官能团
    • 酸性、酯化反应
    • 酯化反应的产物
    • 水解反应

3.5 高分子化合物

  • 单体、链节、聚合度
  • 加聚反应、缩聚反应
  • 天然高分子、合成高分子
  •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外国教育史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