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思维导图
《外国教育史思维导图》
一、古希腊罗马教育
1. 古希腊教育
1.1. 斯巴达教育
- 目的: 培养忠诚的士兵和公民。
- 内容: 军事训练为主,体育锻炼、纪律训练。
- 特点: 国家控制,集体主义,强调实用性,忽视文化知识。
1.2. 雅典教育
- 目的: 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
- 内容:
- 早期: 音乐、体育、读写。
- 后期(智者学派兴起后): 演说术、辩论术、哲学、政治学。
- 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苏格拉底: “产婆术”(诘问法),认识你自己,道德教育。
- 柏拉图: 《理想国》,教育是达到正义的手段,教育等级制,哲学王。
-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伦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性的人,知识分类,注重逻辑。
- 学园(Academy): 柏拉图创立,重视哲学研究。
- 逍遥学派(Lyceum): 亚里士多德创立,重视科学研究。
2. 古罗马教育
2.1. 早期罗马教育
- 家庭教育: 以父权为中心,注重道德教育、农业知识、军事技能。
- 内容: 读写算、法律、军事。
2.2. 希腊文化的影响
- 语法学校: 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语法、文学。
- 修辞学校: 学习修辞学、演说术。
- 代表人物: 西塞罗、昆体良。
- 西塞罗: 强调演说术的重要性,主张自由教育。
-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强调教育的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重视儿童心理。
二、中世纪教育
1. 教会教育
1.1. 修道院教育
- 目的: 培养虔诚的教徒。
- 内容: 圣经、神学、祈祷、抄写。
- 类型:
1.2. 主教座堂学校
- 目的: 培养教士,服务于教会管理。
- 内容: “七艺”(自由七艺)。
- 三科: 语法、修辞、逻辑。
- 四科: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2. 骑士教育
2.1. 目的:** 培养骑士,维护封建秩序。
2.2. 内容:** 武术、骑术、礼仪、诗歌。
2.3. 阶段:** 侍童、扈从、骑士。
3. 大学教育
3.1. 起源:** 中世纪行会制度。
3.2. 类型:**
- 博洛尼亚大学: 以学生为主,注重法律教育。
- 巴黎大学: 以教师为主,注重神学教育。
- 牛津大学: 由巴黎大学教师建立,注重文科教育。
3.3. 学位:** 学士、硕士、博士。
3.4. 课程:** 以自由七艺为基础,逐渐增加专业课程。
三、文艺复兴时期教育
1. 人文主义教育
1.1. 目的:**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复兴古典文化。
1.2. 内容:** 古希腊罗马文学、历史、哲学。
1.3. 特点:** 重视个性发展,反对禁欲主义,强调世俗文化。
1.4. 代表人物:**
- 维多里诺·达·费尔特雷: 创办“快乐之家”,注重身心和谐发展。
- 伊拉斯谟: 《愚人颂》,主张温和的教育改革。
- 拉伯雷: 《巨人传》,讽刺经院哲学,主张快乐教育。
2.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2.1. 马丁·路德的教育改革
- 主张: 普及教育,提倡国民教育,重视《圣经》学习。
- 影响: 促进了德国教育的发展。
2.2. 加尔文的教育改革
- 主张: 强调严格的纪律,注重道德教育,培养敬畏上帝的公民。
- 影响: 影响了瑞士、荷兰等国的教育。
2.3. 天主教的教育改革
- 耶稣会: 创办学校,培养天主教徒,与新教对抗。
- 特点: 强调纪律,注重系统化教学,使用统一的教材。
四、17-18世纪的教育
1. 英国经验主义教育
1.1. 洛克
- 《教育漫话》: 绅士教育,白板说,强调习惯养成,重视体育和品德教育,反对体罚。
2. 法国启蒙主义教育
2.1. 卢梭
- 《爱弥儿》: 自然主义教育,儿童中心论,阶段性教育,反对束缚儿童发展。
3. 德国“泛爱主义”教育
3.1. 巴泽多
- 创办“泛爱学校”: 注重实用知识,强调游戏教学,重视儿童的兴趣和个性。
4.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
4.1. 教育思想:** 要素教育理论,感性直观,心理学化教育,教育的社会功能。
4.2. 教育实践:** 创办学校,重视贫民教育,实行劳动教育。
五、19世纪的教育
1.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1.1. 传统教育学之父
1.2. 教育思想:** 伦理学是教育的目的,心理学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四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教学的五阶段(准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
1.3. 影响:** 促进了教育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2. 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2.1. 幼儿园之父
2.2. 教育思想:** 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主张“恩物”教学,强调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 欧美各国的教育改革
3.1. 美国的教育改革
- 义务教育运动: 普及小学教育。
- 莫里尔法案: 建立赠地学院,发展高等教育。
3.2. 英国的教育改革
3.3. 法国的教育改革
六、20世纪的教育
1. 实用主义教育
1.1. 杜威
- 教育思想: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改造经验,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 课程观: 注重经验的改造,强调实用性和适应性。
2. 进步主义教育
2.1. 特点:** 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小组合作,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2.2. 影响:** 推动了教育的民主化和个性化。
3. 前苏联的教育
3.1. 马卡连柯
4. 西方现代教育思潮
4.1. 要素主义教育
4.2. 永恒主义教育
4.3. 存在主义教育
七、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 教育的普及化和终身化
2. 教育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3. 教育的国际化和多元化
4. 教育的个性化和创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