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思维导图七下

《生物思维导图七下》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环境的概念:
    • 定义: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 组成:
      •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 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 生物适应环境:
    • 适应性:生物为了生存,在形态、结构、生理或行为上与环境相适应。
    • 举例:
      • 仙人掌叶变成刺状以减少水分蒸发。
      • 骆驼刺发达的根系以吸收地下水。
      • 北极熊厚的皮下脂肪以抵御寒冷。
  • 生物影响环境:
    • 生物活动改变环境。
    • 举例:
      • 蚯蚓疏松土壤。
      • 森林涵养水源。
      •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二、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的概念:
    • 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 生态系统的组成:
    •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 消费者:指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 分解者:指细菌和真菌,分解动植物遗体,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 食物链和食物网:
    •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
      • 书写: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 特点:从生产者开始,以最高级消费者结束;箭头指向捕食者。
    •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相互交错的多条食物链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复杂网络结构。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 生态系统的类型:
    • 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种类繁多,层次结构明显,生态功能强大。
    • 草原生态系统: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适应干旱环境。
    • 湿地生态系统:水陆兼备,生物多样性丰富,被称为“地球之肾”。
    • 海洋生态系统:广阔的海洋环境,生物种类繁多。
    • 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等,生物种类丰富。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
    •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
    • 稳定性与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种类越多,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

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 生物圈的概念:
    • 定义: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最大的生态系统。
  • 生物圈的范围:
    •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 生物圈的重要性:
    • 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 为生物提供生存的必需条件,如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等。
    • 调节地球气候,维持生态平衡。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 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 染色体: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 基因:DNA上携带有遗传信息的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
  •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 例如:控制花瓣颜色的基因决定了花瓣的颜色。
  •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 显性性状:在杂合状态下能够表现出来的性状。
    • 隐性性状:在杂合状态下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 基因型和表现型:
    • 基因型:生物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 表现型:生物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二、基因的传递

  •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
    • 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对存在。
    •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而且不是成对存在。
  • 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而且成对存在。
    • 生物的性状通过基因的传递从亲代传给子代。
  • 伴性遗传:
    •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
    • 例如:红绿色盲的遗传。

三、生物的变异

  • 变异的概念:
    • 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
  • 变异的类型:
    •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 不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 变异的意义:
    •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 使生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

四、人类的遗传

  • 人类的遗传病:
    • 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等。
  • 遗传病的预防:
    • 遗传咨询:通过对家族病史的分析,评估遗传病的风险。
    • 产前诊断:在胎儿出生前进行基因检测,判断是否患有遗传病。
  • 优生优育:
    • 提倡婚前检查,避免近亲结婚。
    • 孕期注意营养和保健。
    • 进行产前诊断,预防遗传病的发生。

第三章:生物的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 物种多样性: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多样性。
    • 遗传多样性: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基因的多样性。
    •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形成的不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

  •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
    • 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提供食物、药物等。
    • 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为科学研究提供素材。
    • 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
  •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 栖息地丧失和破坏:森林砍伐、过度放牧、污染等。
    • 过度开发利用:过度捕捞、过度采集等。
    • 环境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等。
    • 外来物种入侵:某些物种进入新的环境,对当地物种造成威胁。
  •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 迁地保护:将濒危物种迁出原生存地,在动物园、植物园等进行保护。
    • 建立种质资源库:保存生物的遗传资源。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 制定法律法规,保护生物多样性。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历史思维导图七下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