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一、生产与经济制度

1.1 生产与消费

1.1.1 生产

1.1.1.1 生产的含义
  • 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
  • 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1.1.2 生产要素
  • 劳动:人的劳动是生产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 资本:包括机器、厂房、工具等生产资料。
  • 土地:自然资源是生产的基础。
  • 技术: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
  • 管理:组织生产活动,提高资源利用率。
1.1.1.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生产力
    • 含义: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
    • 构成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 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
  • 生产关系
    • 含义: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 构成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方式。
    •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 二者的辩证关系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否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1.1.2 消费

1.1.2.1 消费的含义
  • 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使用劳动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1.1.2.2 消费的类型
  • 按消费对象分:
    • 有形商品消费:如食品、服装等。
    • 劳务消费:如教育、医疗等服务。
  • 按消费目的分:
    • 生存资料消费: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消费。
    • 发展资料消费: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消费。
    • 享受资料消费:提高生活质量和满足精神需求的消费。
  • 按消费方式分:
    • 钱货两清的消费
    • 租赁消费
    • 信贷消费
1.1.2.3 影响消费的因素
  • 经济因素:
    • 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包括当前收入和预期收入。
      • 居民可支配收入:影响消费的最直接因素。
      • 收入差距: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社会总消费水平。
    • 物价水平:物价上涨会导致消费减少,物价下降则会促进消费。
  • 非经济因素:
    • 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 消费观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1.2.4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 消费引导生产的调整和升级。
  •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1.2 生产与经济制度

1.2.1 基本经济制度

1.2.1.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公有制经济
    • 含义:生产资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
    • 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 地位: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 作用: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 非公有制经济
    • 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 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作用:在增加就业、活跃市场、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共同发展
    • 意义: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客观要求。
    • 要求:坚持平等对待,公平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2.1.2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按劳分配
    • 含义: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
    • 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主要的分配方式。
    • 体现:劳动贡献的差异。
  • 多种分配方式
    • 按劳动要素分配: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
    •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要素所有权,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
    • 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 协调收入分配
    • 原因: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影响社会公平和稳定。
    • 手段:加强税收调节、社会保障制度、慈善事业等。

1.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2.2.1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 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资源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 自主经营: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 平等竞争: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中地位平等、公平竞争。
  • 价格机制: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能够灵敏反映市场信息。
  • 法制保障:市场经济运行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
1.2.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 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 能够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
  • 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1.2.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 主要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
    • 目标: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防止经济过热或衰退。
  • 完善市场体系:
    •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 完善要素市场,如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等。
  • 转变政府职能:
    • 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加强市场监管。
    • 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

二、企业与劳动者

2.1 公司的经营

2.1.1 公司的类型

  •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
  • 股份有限公司: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

2.1.2 公司的组织形式

  • 股东大会:公司的权力机构。
  • 董事会: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
  • 监事会:负责监督公司财务和经营活动。
  • 经理: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

2.1.3 公司经营的成功因素

  • 明确的市场定位。
  •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
  • 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 良好的企业文化。
  • 承担社会责任。

2.2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2.2.1 劳动者的权利

  •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 休息休假的权利。
  •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 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2.2.2 劳动者的义务

  • 完成劳动任务。
  • 提高职业技能。
  • 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 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保守商业秘密。
  • 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义务。

2.2.3 维护劳动者权益

  • 国家层面:
    • 完善劳动法律法规。
    • 加强劳动监察。
    • 提供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
  • 企业层面:
    • 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 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 劳动者层面:
    • 增强维权意识。
    • 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 可以通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维权。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八年级下英语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