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文思维导图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文思维导图》

一、第一单元:童年·梦想

1.1 《丑小鸭》 (安徒生)

  • 中心主题: 坚持梦想,终将蜕变
  • 主要人物:
    • 丑小鸭:外貌丑陋,遭受歧视,内心渴望被认可,最终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 鸭妈妈:对丑小鸭的爱是真诚的,但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 其他鸭子:以貌取人,嘲笑和排斥丑小鸭。
  • 情节结构:
    • 诞生:丑小鸭与众不同,外貌丑陋。
    • 排斥:受到鸭群、鸡群的排斥和嘲笑。
    • 流浪:被迫离开鸭场,经历各种磨难。
    • 蜕变:在寒冷的冬天,终于发现自己是白天鹅,融入天鹅群。
  • 艺术手法:
    • 对比:丑与美,过去与现在,衬托丑小鸭的蜕变。
    • 象征:丑小鸭象征着被歧视、被嘲笑,但最终实现梦想的人。
    • 童话语言:生动形象,充满童趣。
  • 主题思想: 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都要坚持梦想,相信自己,终将实现自我价值。

1.2 《我的理想》 (当代学生习作)

  • 中心主题: 确定理想,努力奋斗
  • 主要内容:
    • 理想的意义: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指引方向。
    • 理想的来源:个人兴趣、社会责任、榜样激励等。
    • 理想的选择: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理想。
    • 实现理想的途径:制定计划,付诸行动,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 写作特点:
    • 真实:结合自身实际,表达真情实感。
    • 具体:详细描述理想的内容和实现途径。
    • 积极: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
  • 反思与启示: 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1.3 《纸船——寄母亲》 (冰心)

  • 中心主题: 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爱
  • 意象分析:
    • 纸船:象征着游子对母亲的思念和爱,也象征着遥远的距离。
    • 海浪:象征着人生的波折和困难。
    • 月亮:象征着温柔的母爱和美好的回忆。
  • 情感表达:
    • 淡淡的忧伤:身处异乡,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 深深的依恋:对母亲的爱是纯洁而深沉的。
    • 真挚的祝福:希望母亲平安幸福。
  • 艺术特色:
    • 清新淡雅的语言:充满诗意,富有感染力。
    • 象征手法:运用纸船等意象,表达抽象的情感。
    • 细节描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 主题思想: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思念和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1.4 《世说新语》二则

  • 《咏雪》
    • 人物:谢安、谢道韫
    • 内容:谢安考问子侄们用什么来比喻雪,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胜出。
    • 主题:赞扬了谢道韫的才华和敏捷的思维。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人物:陈太丘、友人、元方
    • 内容:陈太丘与友人约定同行,友人失约,陈太丘离去,元方对此进行评价。
    • 主题:讽刺了不讲信用的人,赞扬了陈太丘的守时和元方的聪慧。
  • 学习重点:
    • 了解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特点。
    • 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文章主题。
    • 学习简洁精炼的语言表达。

二、第二单元:自然·感悟

2.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 对比手法:
    • 百草园:自由、快乐、充满童趣,是儿童的天堂。
    • 三味书屋:枯燥、乏味、压抑,是束缚儿童天性的场所。
  • 回忆内容:
    • 百草园:描写了百草园的各种景物和活动,如捉蟋蟀、拔何首乌、玩雪等。
    • 三味书屋:描写了三味书屋的环境和老师的教学方式。
  • 情感变化:
    • 对百草园的喜爱和留恋。
    • 对三味书屋的厌恶和无奈。
  • 主题思想: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回忆和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2.2 《紫藤萝瀑布》 (宗璞)

  • 中心意象: 紫藤萝瀑布
  • 情感变化:
    • 低落:花事衰败,心情压抑。
    • 振奋:看到盛开的紫藤萝瀑布,心情变得开朗。
    • 感悟: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 景物描写:
    • 色彩:紫、淡紫、粉紫、白,色彩丰富,层次分明。
    • 形态:瀑布、花穗,形态优美,生机勃勃。
    • 声音:蜂声,烘托了紫藤萝瀑布的生机。
  • 象征意义:
    • 紫藤萝瀑布: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美好,象征着希望和未来。
  • 主题思想: 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3 《观沧海》 (曹操)

  • 描写对象: 沧海
  • 描写顺序: 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整体到局部。
  • 景物描写:
    • 整体: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 具体:日月星辰,山岛草木。
  • 情感表达:
    • 雄心壮志:表达了作者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 宽广胸襟: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胸襟和博大的气魄。
  • 艺术特色:
    • 气势恢宏:语言简洁,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沧海的景象,表达作者的感情。
  • 主题思想: 表达了作者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宽广的胸襟。

2.4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 意象分析:
    • 明月:营造了宁静清幽的氛围。
    • 清风:吹散了旅途的疲惫。
    • 鸣蝉:增加了田园情趣。
    • 稻花香:散发出丰收的喜悦。
  • 情感表达:
    • 闲适:词人走在黄沙道中,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心情闲适。
    • 喜悦: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对未来充满希望。
  • 艺术特色:
    • 白描手法: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 情景交融:将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融为一体。
  • 主题思想: 表达了词人夜行黄沙道中的闲适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三、第三单元:人物·故事

3.1 《邓稼先》 (杨振宁)

  • 中心人物: 邓稼先
  • 人物品质:
    • 爱国: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毅然回国参加核武器研制。
    • 奉献:为了国家利益,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 严谨: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 忘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不顾个人安危。
  • 主要事例:
    • 回国参加核武器研制。
    • 在戈壁滩上进行核试验。
    • 为了解决技术难题,殚精竭虑。
  • 写作手法:
    • 侧面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评价,展现邓稼先的伟大。
    • 细节描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邓稼先的品质。
  • 主题思想: 赞扬了邓稼先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佩之情。

3.2 《孙权劝学》 (司马光)

  • 人物: 孙权、吕蒙
  • 事件: 孙权劝吕蒙学习
  • 情节发展:
    • 劝学:孙权劝吕蒙学习,认为他应该多读书。
    • 推辞:吕蒙以军务繁忙为由推辞。
    • 劝诫:孙权用自己和鲁肃的事例劝诫吕蒙。
    • 醒悟: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
  • 主题: 劝人勤学,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3.3 《木兰诗》

  • 人物: 木兰
  • 情节:
    • 代父从军: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 征战沙场:木兰英勇善战,屡立战功。
    • 功成身退:木兰不慕荣华,辞官还乡。
  • 人物形象:
    • 孝顺:代父从军,孝敬父母。
    • 勇敢:英勇善战,不畏艰险。
    • 坚强:克服困难,完成使命。
    • 善良:不慕荣华,辞官还乡。
  • 主题思想: 赞扬了木兰的孝顺、勇敢、坚强和善良,歌颂了爱国主义精神。

3.4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 主要人物: 皇帝、骗子、大臣、百姓
  • 情节概要: 两个骗子声称能织出只有聪明人才能看见的布料,皇帝信以为真,并穿着“新装”游行,最终被一个孩子揭穿。
  • 主题: 讽刺了皇帝的虚荣和昏庸,大臣的阿谀奉承,百姓的盲从和胆小,揭露了社会的虚伪和黑暗。
  • 象征意义: “新装”象征着虚假和欺骗。

四、第四单元:思考·探索

4.1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罗迦·费-格)

  • 核心观点: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 论证思路:
    • 提出问题:你是否认为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
    • 阐述观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 论证:
      • 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 拥有创造性思维的人的特征。
      •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 论证方法:
    • 举例论证:举例说明创造性思维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 道理论证:引用名言,阐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 主题思想: 鼓励人们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造性思维,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4.2 《短文两篇:敬畏生命/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 《敬畏生命》 (史怀哲)
    • 核心观点:敬畏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
    • 内容:阐述了敬畏生命的含义和重要性,呼吁人们尊重每一个生命,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
  •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 内容:描述了沙漠中海市蜃楼等奇特现象,以及对这些现象的科学解释。
    • 主旨: 引导人们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自然现象,探索未知的世界。

4.3 《山市》 (蒲松龄)

  • 内容: 描写了海市蜃楼的奇特景象,以及人们观看海市蜃楼时的情景。
  • 特点:
    • 场景描写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
    • 语言简洁精炼,富有文采。
  • 主题思想: 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美丽,也反映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4.4 《登上地球之巅》

  • 内容: 记录了人类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艰难历程。
  • 主题: 赞扬了人类挑战极限的勇气和毅力,歌颂了科学探索精神。
  • 重点: 了解攀登珠峰的困难,体会登山队员的艰辛和付出。

五、写作

  • 记叙文: 描写生活中的人和事,表达真情实感。
  • 说明文: 介绍事物的特征、性质、成因等。
  • 议论文: 阐述观点,论证观点, persuasive writing。
  • 写作技巧:
    • 选材: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的题材。
    • 立意:确定明确的主题。
    • 结构:安排合理的结构。
    • 语言: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This outline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key themes, characters, plot points, and literary devices found in the seventh-grade Jiao Yu Publishing House language textbook. It serves as a detailed mind map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review the core concepts of each lesson.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历史七下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