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数的整除思维导图》
一、整除的意义与性质
1. 整除的定义
- 概念: 整数a除以整数b(b≠0),商为整数且没有余数,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记作 b|a。
- 关键词: 整数、除尽、余数为0。
- 例子: 12 ÷ 3 = 4 ,所以 3|12 (3整除12)。
- 反例: 10 ÷ 3 = 3...1 ,所以 3不能整除10。
- 注意: 0可以被任何非0整数整除,0不能整除任何数。
2. 整除的性质
- 传递性: 如果a能被b整除,b能被c整除,那么a能被c整除,即若b|a,c|b,则c|a。
- 例子: 2|6,6|12,则2|12。
- 可加减性: 如果c能整除a,c能整除b,那么c能整除a+b和a-b。若c|a,c|b,则c|(a+b)且c|(a-b)。
- 推广: 如果c能整除a1, a2, ..., an,那么c能整除它们的任意线性组合。 若c|a1, c|a2, ..., c|an, 则 c|(k1a1 + k2a2 + ... + knan),其中k1, k2, ..., kn是整数。
- 例子: 5|10,5|15,则5|(10+15),5|(15-10)。
- 可乘性: 如果c能整除a,那么c能整除a的任何整数倍。 若c|a,则c|(ka),其中k是整数。
- 例子: 3|6,则3| (26),3|( -16)。
3. 因数与倍数
- 定义: 如果b|a,那么b是a的因数(或约数),a是b的倍数。
- 互为因数和倍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单独存在。
- 例子: 3|12,那么3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
- 注意: 任何整数都是1的倍数,1是任何整数的因数。
二、能被特殊数整除的数的特征
1. 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 特征: 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即偶数。
2.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 特征: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
- 例子: 123: 1 + 2 + 3 = 6,6能被3整除,所以123能被3整除。
3.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 特征: 个位数字是0或5的数。
4. 能被4整除的数的特征
- 特征: 末两位数能被4整除。
- 例子: 1236: 36能被4整除,所以1236能被4整除。
5. 能被8整除的数的特征
- 特征: 末三位数能被8整除。
6. 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
- 特征: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
- 例子: 999: 9 + 9 + 9 = 27,27能被9整除,所以999能被9整除。
7. 能被11整除的数的特征
- 特征: 奇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与偶数位上的数字之和的差,能被11整除(或等于0)。
- 例子: 1232: (1+3) - (2+2) = 0,所以1232能被11整除。
- 例子: 918082: (9+8+8) - (1+0+2) = 25 - 3 = 22,22能被11整除,所以918082能被11整除。
三、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
1. 质数
- 定义: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
- 例子: 2, 3, 5, 7, 11, 13, ...
- 最小的质数: 2
2. 合数
- 定义: 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因数的数。
- 例子: 4, 6, 8, 9, 10, 12, ...
- 最小的合数: 4
- 注意: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 分解质因数
- 定义: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 方法: 短除法。
- 例子: 12 = 2 × 2 × 3 = 2² × 3
四、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 公因数和公倍数
- 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
- 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
2. 最大公因数(Greatest Common Divisor, GCD)
- 定义: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中,最大的一个。
- 求法:
- 短除法: 除到所有数都没有公因数为止,将除数相乘。
- 质因数分解法: 将每个数分解质因数,取所有数共有的质因数的最小次幂的乘积。
- 辗转相除法(欧几里得算法): gcd(a, b) = gcd(b, a mod b),直到a mod b = 0,则b为最大公因数。
- 互质数: 最大公因数为1的两个数。
3. 最小公倍数(Least Common Multiple, LCM)
- 定义: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 求法:
- 短除法: 除到所有数都没有公因数为止,将除数和最后的商相乘。
- 质因数分解法: 将每个数分解质因数,取所有质因数的最大次幂的乘积。
- 公式: LCM(a, b) = (a * b) / GCD(a, b)
五、整除的应用
1. 判断能否整除
- 利用能被特殊数整除的数的特征快速判断。
2. 求因数和倍数
- 利用整除的概念和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找到所有因数和倍数。
3. 解决实际问题
- 分东西问题: 需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的数量(涉及因数)。
- 周期性问题: 多个事件以不同的周期循环发生,求它们下次同时发生的时间(涉及公倍数)。
- 铺地砖问题: 用同样大小的地砖铺满房间,求地砖的最大边长(涉及最大公因数)。
4. 约分和通分
- 约分: 将一个分数化简为最简分数,需要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 通分: 将几个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需要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