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中必修二思维导图

《生物高中必修二思维导图》

一、遗传的细胞基础

1.1 细胞的生命历程

1.1.1 细胞周期

  • 概念: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
  • 阶段:
    • 间期:细胞周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
      • 主要任务: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特点:活跃的物质准备。
    • 分裂期:细胞周期中短暂但重要的阶段。
      • 类型: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1.1.2 细胞分化

  • 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 本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 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1.1.3 细胞衰老和凋亡

  • 细胞衰老:
    • 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色素积累;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 原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自由基损伤、端粒缩短等。
  • 细胞凋亡:
    • 概念: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程序性死亡。
    • 意义: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关键作用。

1.1.4 细胞癌变

  • 概念: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的过程。
  • 致癌因子:
    • 物理致癌因子:如放射线、紫外线等。
    • 化学致癌因子:如苯并芘、亚硝酸盐等。
    • 病毒致癌因子:如人乳头瘤病毒(HPV)等。
  • 癌细胞的特征:
    • 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 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 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

1.2 减数分裂

1.2.1 减数分裂的过程

  • 减数第一次分裂:
    • 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
  • 减数第二次分裂:
    • 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 结果:每个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分裂成两个细胞,形成精细胞或卵细胞。

1.2.2 减数分裂的意义

  • 保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 提供了基因重组的机会,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二、遗传的规律

2.1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

  • 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线性排列。

2.2 孟德尔遗传定律

2.2.1 分离定律

  • 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 实质:减数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
  • 适用范围:适用于单基因控制的性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且不发生连锁互换的基因。

2.2.2 自由组合定律

  • 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 实质:减数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适用范围:适用于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

2.3 伴性遗传

  • 概念:指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关的遗传现象。
  • 特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 类型:
    • 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 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如红绿色盲、血友病。
    • Y染色体上的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1 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

  •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存在“转化因子”。
  • 艾弗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2 DNA的结构

  • 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 结构特点:
    • 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 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

3.3 DNA的复制

  • 时间: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 场所: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 过程:
    • 解旋: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双链解开。
    • 复制:以解开的两条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DNA链。
    • 结果:一个DNA分子复制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 特点:半保留复制。
  • 意义: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四、基因的本质

4.1 基因的概念

  •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4.2 基因与DNA的关系

  • 基因是DNA的一部分,DNA上包含多个基因。

4.3 遗传密码

  • 密码子: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 反密码子:tRNA上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的三个碱基。
  • 遗传密码的特点:
    • 通用性: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 简并性:多种密码子对应同一个氨基酸。
    • 无义密码子:有些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而是作为翻译的终止信号。

4.4 基因的表达

4.4.1 转录

  • 概念: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 场所:细胞核。
  • 模板:DNA的一条链。
  • 酶:RNA聚合酶。
  • 原料: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 产物:RNA(mRNA、tRNA、rRNA)。

4.4.2 翻译

  • 概念: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过程。
  • 场所:核糖体。
  • 模板:mRNA。
  • 工具:tRNA(转运氨基酸)。
  • 原料:20种氨基酸。
  • 产物:多肽链(蛋白质)。

4.5 基因突变

  • 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 特点:
    • 普遍性: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中。
    • 随机性:发生的部位和时间是不确定的。
    • 低频性:突变频率很低。
    • 多害少利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不利的。
  • 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4.6 基因重组

  • 类型:
    • 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基因的连锁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
  • 意义:产生新的基因型,增加生物的多样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4.7 染色体变异

  • 类型:
    • 染色体数目变异:
      • 整倍体变异: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 非整倍体变异:细胞中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 染色体结构变异:
      • 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
      • 重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重复。
      • 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颠倒过来。
      • 易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转移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五、人类遗传病

5.1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 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
  • 多基因遗传病: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遗传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精神分裂症。
  •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如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特纳氏综合征(XO)。

5.2 人类遗传病的预防

  • 遗传咨询:医生以遗传学知识为基础,对咨询对象提出有关遗传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建议。
  • 产前诊断:在胎儿出生前,利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诊断,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 羊水检查:抽取羊水中的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或基因分析。
    • 绒毛活检:取少量绒毛组织进行染色体或基因分析。
    • B超检查:观察胎儿的形态结构。

5.3 基因工程与人类遗传病的治疗

  • 基因治疗: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类型:
    • 体细胞基因治疗:将外源基因导入病人的体细胞中。
    • 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将外源基因导入病人的生殖细胞中。 (伦理争议大,一般不做)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高一函数的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