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热学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热学思维导图》
一、分子动理论
1. 物质的组成
- 概念: 一切物质由分子组成
- 基本观点:
- 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
- 分子很小,且不断运动(扩散现象)
- 分子间存在间隙
- 证据:
-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混合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 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小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反映了液体或气体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 模型: 可以用微小球体模型模拟分子
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 存在形式: 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 大小关系:
- 分子距离很远时,引力忽略不计,斥力也忽略不计
- 分子距离稍远时,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
- 分子距离很近时,斥力大于引力,表现为斥力
- 宏观表现:
-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斥力)
- 固体可以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可以保持一定的体积但形状易变(引力和斥力的平衡)
- 物体具有内聚力(引力)
3. 内能
- 定义: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 影响因素:
- 温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内能越大
- 物体的质量:质量越大,分子数量越多,内能越大
- 物体的状态:相同的物质,状态不同,内能不同(例如:相同温度下,气态的内能大于液态,液态大于固态)
- 改变内能的方式:
- 做功: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做功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
-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 区分: 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二、温度
1. 温度的定义
- 定义: 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微观意义: 物体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 温度计
- 原理: 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 常用液体: 水银、酒精、煤油
- 摄氏温度: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 读数: 注意零刻度线,注意分度值,视线与液面相平
3. 温度的测量
- 使用方法:
- 在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仍然留在被测物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热量
1. 热量的概念
- 定义: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 符号: Q
- 单位: 焦耳(J)
2. 比热容
- 定义: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 符号: c
- 单位: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 物理意义: 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的强弱(比热容越大,吸热或放热能力越强)
- 水的比热容的特点: 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较少。
- 应用: 海陆风、内陆气候、暖气片、散热器等
3. 热量的计算
- 吸收热量: Q吸 = cmΔt (Δt = t末 - t初,t末 > t初)
- 放出热量: Q放 = cmΔt (Δt = t初 - t末,t初 > t末)
- 热平衡方程: Q吸 = Q放 (忽略热量损失的理想情况下)
四、物态变化
1. 熔化与凝固
- 定义:
-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 晶体与非晶体:
-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熔点和凝固点)
-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
-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 熔化过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 凝固过程: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 熔点和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2. 汽化与液化
- 定义:
-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 两种汽化方式:
-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影响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发生的,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
-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 液化的方法:
- 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能通过降低温度液化)
- 压缩体积(适用于某些气体)
3. 升华与凝华
- 定义:
-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 实例:
4. 水的三态变化
- 水的三种状态: 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 状态变化: 理解各个状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或放热情况
五、热机
1. 热机的概念
- 定义: 利用燃料燃烧时产生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 常见的热机: 蒸汽机、内燃机、燃气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2. 内燃机
- 分类: 汽油机和柴油机
- 工作循环: 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
- 能量转化: 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推动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 效率: 热机效率是衡量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主要受摩擦、散热、排气等因素的影响。
3. 热机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 热机的利用: 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领域
- 环境保护: 热机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例如使用清洁能源、安装尾气净化装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