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思维导图》
一、力学
1.1 运动学
- 1.1.1 基本概念:
- 质点: 用于简化模型,忽略物体大小和形状。
- 位移: 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矢量。
- 速度: 位移的变化率,矢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
- 平均速度: 总位移/总时间
- 瞬时速度: 极限情况下的速度,对应某一时刻。
- 加速度: 速度的变化率,矢量,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 平均加速度: 速度变化量/时间
- 瞬时加速度: 极限情况下的加速度,对应某一时刻。
- 1.1.2 匀速直线运动:
- 速度恒定,加速度为零。
- 公式:
x = v*t
- 图像: x-t图像为直线,v-t图像为水平直线。
- 1.1.3 匀变速直线运动:
- 加速度恒定。
- 公式:
v = v0 + a*t
x = v0*t + 0.5*a*t^2
v^2 - v0^2 = 2*a*x
- 图像: v-t图像为直线。
- 特殊情况:
- 自由落体运动:
a = g
,v0 = 0
- 竖直上抛运动:
a = -g
,v0 != 0
- 自由落体运动:
- 1.1.4 抛体运动:
- 分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 水平射程、最大高度、飞行时间计算。
- 分解速度和位移。
- 1.1.5 圆周运动:
- 描述物理量:
- 线速度 (v): 沿圆周切线方向的速度。
- 角速度 (ω): 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 周期 (T): 完成一次圆周运动所需的时间。
- 频率 (f): 单位时间内完成圆周运动的次数。
- 向心加速度 (a): 指向圆心的加速度。
- 公式:
v = rω
ω = 2π/T = 2πf
a = v^2/r = rω^2
- 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因此是变速运动。
- 描述物理量:
1.2 牛顿运动定律
- 1.2.1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定律):
-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惯性: 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 1.2.2 牛顿第二定律:
-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 公式:
F = m*a
- 1.2.3 牛顿第三定律:
-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性质相同。
- 1.2.4 应用:
- 连接体问题: 整体法、隔离法。
- 临界问题: 分析临界状态的条件。
- 超重和失重。
1.3 功和能
- 1.3.1 功:
- 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的乘积。
- 公式:
W = F*x*cosθ
- 正功、负功的意义。
- 1.3.2 功率:
-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 公式:
P = W/t = F*v*cosθ
- 平均功率、瞬时功率。
- 1.3.3 动能:
-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公式:
Ek = 0.5*m*v^2
- 1.3.4 势能:
- 重力势能:
Ep = mgh
- 弹性势能: 与弹簧的形变量有关。
- 重力势能:
- 1.3.5 动能定理:
- 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 公式:
W合 = ΔEk = Ek2 - Ek1
- 1.3.6 机械能守恒定律:
-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Ek1 + Ep1 = Ek2 + Ep2
- 1.3.7 能量守恒定律:
-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1.4 动量
- 1.4.1 动量:
- 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 公式:
p = m*v
- 矢量。
- 1.4.2 冲量:
- 力和作用时间的乘积。
- 公式:
I = F*t
- 矢量。
- 1.4.3 动量定理:
-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
- 公式:
I合 = Δp = p2 - p1
- 1.4.4 动量守恒定律:
- 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 公式:
p1 + p2 = p1' + p2'
- 适用条件:
- 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
- 近似满足条件(例如:内力远大于外力)。
- 碰撞问题: 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
二、电磁学
2.1 静电场
- 2.1.1 电荷:
- 正电荷、负电荷。
- 电荷守恒定律。
- 元电荷:
e = 1.60 × 10^-19 C
- 2.1.2 库仑定律:
-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方向沿它们的连线。
- 公式:
F = k*Q1*Q2/r^2
- 2.1.3 电场:
- 电荷周围存在的特殊物质。
- 电场强度 (E): 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 定义式:
E = F/q
(q为试探电荷) - 点电荷电场强度:
E = kQ/r^2
- 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处处相同。
- 定义式:
- 电势 (φ): 描述电场中某点电势高低的物理量。
- 电势差 (U): 两点间电势的差值。
U = φA - φB
- 电场线: 描述电场的一种形象方法。
- 2.1.4 电场力做功:
W = qU
- 2.1.5 电势能:
Ep = qφ
- 2.1.6 电容器:
- 储存电荷的元件。
- 电容 (C): 表征电容器储存电荷能力的物理量。
- 定义式:
C = Q/U
- 平行板电容器电容:
C = εS/(4πkd)
- 定义式:
2.2 恒定电流
- 2.2.1 电流:
- 电荷的定向移动。
- 电流强度 (I):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定义式:
I = Q/t
- 定义式:
- 2.2.2 电压:
-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 2.2.3 电阻:
-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 电阻定律:
R = ρL/S
- 2.2.4 欧姆定律:
U = IR
- 2.2.5 电路:
-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 电路分析: 基尔霍夫定律。
- 2.2.6 电功率:
- 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
- 公式:
P = UI = I^2R = U^2/R
- 2.2.7 电能:
W = Pt = UIt
2.3 磁场
- 2.3.1 磁场:
- 磁体或电流周围存在的特殊物质。
- 磁感应强度 (B): 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 单位: 特斯拉 (T)
- 磁感线: 描述磁场的一种形象方法。
- 2.3.2 安培力:
-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 公式:
F = BILsinθ
- 方向: 左手定则。
- 2.3.3 洛伦兹力:
-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 公式:
F = qvBsinθ
- 方向: 左手定则。
- 2.3.4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 匀速圆周运动: 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qvB = mv^2/r
r = mv/(qB)
T = 2πm/(qB)
- 匀速圆周运动: 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2.4 电磁感应
- 2.4.1 磁通量:
- 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条数。
- 公式:
Φ = BScosθ
- 2.4.2 电磁感应定律:
-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 公式:
E = n(ΔΦ/Δt)
- 2.4.3 楞次定律:
-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 2.4.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E = Bvl
- 2.4.5 自感:
- 导体本身电流变化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
- 2.4.6 互感:
- 一个导体电流变化在另一个导体中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
三、光学
- 3.1 几何光学:
-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 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 全反射。
- 透镜成像规律。
- 3.2 波动光学:
- 光的干涉、衍射、偏振。
- 干涉条纹间距公式。
- 衍射条件。
四、原子物理学
- 4.1 原子结构:
-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 玻尔的原子理论。
- 4.2 原子核:
- 放射性衰变。
- 核反应。
- 质能方程:
E = mc^2
五、热学 (选修)
- 5.1 分子动理论:
- 分子热运动。
- 温度的微观意义。
- 5.2 内能:
- 改变内能的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
- 5.3 热力学定律:
- 热力学第一定律:
ΔU = Q + W
-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传递具有方向性。
- 热力学第一定律:
备注: 这只是一个基础的物理思维导图框架,具体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细化和补充。 学习物理需要理解概念,掌握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