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一、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 夏商周的更迭
- 夏朝
- 建立:禹
- 标志: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政治制度: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宗教的官员,地方分封
- 灭亡:桀,暴政
- 商朝
- 建立:汤
- 都城:多次迁都,盘庚迁殷后稳定
- 政治制度:神权色彩浓厚,甲骨文记录
- 经济:农业、手工业较发达,青铜铸造技术高超
- 文化:甲骨文,青铜器
- 灭亡:纣,暴政
- 西周
- 建立:周武王,牧野之战
- 政治制度:
- 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权利义务-诸侯拱卫王室,缴纳贡品,服从调兵。作用-加强统治,后期诸侯势力强大,为春秋战国埋下隐患。
- 等级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 社会经济:井田制,土地国有
- 灭亡: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2.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 政治局面:
-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春秋五霸)
- 争霸的影响:一方面,给社会带来灾难;另一方面,加速统一进程。
- 经济发展:
-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农业生产力提高
- 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
- 社会变革:
- 土地制度变化: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
-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 阶级关系变化:奴隶制逐步崩溃
3.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 战国七雄:
- 齐、楚、燕、韩、赵、魏、秦
- 兼并战争频繁,社会动荡
- 商鞅变法(秦国):
- 背景:秦国落后,急需变革
- 目的:富国强兵
- 内容:
- 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 政治上: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 影响:
- 积极:使秦国国力大增,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 消极:严刑峻法,统治残暴
- 都江堰的修建:
- 主持者:李冰父子
- 作用:防洪、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4. 百家争鸣
- 背景:
- 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
- 儒家:
-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 核心思想:仁、礼、德治
- 政治主张:恢复周礼,以德治国
- 影响:影响深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 道家:
-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 核心思想: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 政治主张:清静无为
- 墨家:
- 代表人物:墨子
- 核心思想:兼爱、非攻
- 政治主张:反对战争,提倡平等
- 法家:
- 代表人物:韩非
- 核心思想:依法治国
- 政治主张:加强君主专制,严刑峻法
- 兵家:
- 代表人物:孙武
- 核心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代表作:《孙子兵法》
- 百家争鸣的影响:
- 促进了思想文化发展
-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
二、单元总结
- 主题: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 主线: 夏商周的建立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繁荣
- 关键事件: 禹建立夏朝,盘庚迁殷,武王伐纣,分封制,春秋五霸,商鞅变法,都江堰,百家争鸣
- 核心概念: 世袭制,分封制,井田制,百家争鸣
- 重要启示: 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变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要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创新,重视思想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