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思维导图数学》
一、核心框架
- 数与运算
- 100以内数的认识
- 数的组成:十位和个位
- 数的读法和写法
- 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 整十数、单数、双数
-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 20以内退位减法
- 破十法
- 平十法
- 想加算减
-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 不进位加法
- 进位加法
-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 不退位减法
- 退位减法
- 加减混合运算
- 有括号的运算
- 无括号的运算
- 20以内退位减法
- 估算
- 估算两位数加减法的范围
- 培养估算意识
- 100以内数的认识
- 图形与几何
- 认识图形
-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 特征辨析
- 拼组图形
- 立体图形: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 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 位置与方向
- 上下、前后、左右
- 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 认识图形
- 量的计量
- 认识人民币
- 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 人民币的换算:1元=10角,1角=10分
- 简单的人民币计算
- 认识时间
- 认识钟表
- 整时、半时
- 时间观念培养
- 认识人民币
- 解决问题
- 用数学
- 从实际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
- 分析数量关系
- 列式计算
- 检验答案
- 简单应用题
- 求总数
- 求剩余
- 求相差数
- 多余条件的应用题
- 用数学
二、详细内容展开
(一) 数与运算
-
100以内数的认识
-
数的组成:十位和个位
- 理解数位的意义:十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一。
- 用计数器表示数:能够正确拨出和读出100以内的数。
- 举例:35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
-
数的读法和写法
- 读数时,从高位读起,十位读作“几十”,个位读作“几”。
- 写数时,从高位写起,十位写几,个位写几。
- 注意零的读法和写法:例如,40读作四十,写作40;51读作五十一,写作51。
-
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 利用数轴或者百数表进行大小比较。
-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先比较十位,十位大的数就大;十位相同,比较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
- 掌握大于、小于、等于号的用法。
-
整十数、单数、双数
- 认识整十数:10、20、30、40、50、60、70、80、90、100
- 区分单数和双数:个位是1、3、5、7、9的数是单数,个位是0、2、4、6、8的数是双数。
-
-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
20以内退位减法
- 破十法:把被减数分成10和几,先用10减去减数,再用剩下的数加上几。例如:13-8,先把13分成10和3,10-8=2,2+3=5,所以13-8=5。
- 平十法:把减数分成几和几,先用被减数减去几得到10,再用10减去剩下的几。例如:13-8,先把8分成3和5,13-3=10,10-5=5,所以13-8=5。
- 想加算减:利用加法关系计算减法。例如:13-8,想8+( )=13,8+5=13,所以13-8=5。
-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 不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加,十位和十位加。例如:32+6=38,32+20=52。
- 进位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例如:24+9,个位4+9=13,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上2+1=3,所以24+9=33。
-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 不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减,十位和十位减。例如:38-6=32,38-20=18。
- 退位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例如:32-8,个位2不够减8,向十位借一当十,12-8=4,十位上3-1=2,所以32-8=24。
-
加减混合运算
- 有括号的运算:先算括号里面的。例如:32+(25-10)=32+15=47。
- 无括号的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例如:32+25-10=57-10=47。
-
-
估算
- 估算两位数加减法的范围:将两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进行估算。例如:32+27,可以估算成30+30=60,所以32+27的结果大约是60。
- 培养估算意识: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对数量的感知能力和估算能力。
(二) 图形与几何
-
认识图形
-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 特征辨析: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例如: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圆没有角,由曲线围成。
- 拼组图形:用各种平面图形拼组出新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
立体图形: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 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是二维的,立体图形是三维的。
-
-
位置与方向
- 上下、前后、左右: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
- 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能够用方位词(例如: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边、右边)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 量的计量
-
认识人民币
- 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 人民币的换算:1元=10角,1角=10分
- 简单的人民币计算: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计算。
-
认识时间
- 认识钟表:认识时针和分针。
- 整时、半时:能够准确读出钟表上的整时和半时。
- 时间观念培养: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知道时间的珍贵。
(四) 解决问题
-
用数学
- 从实际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能够从实际情境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
- 分析数量关系:能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 列式计算: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的算式。
- 检验答案:养成检验答案的习惯,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
简单应用题
- 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 求剩余:用减法计算。
- 求相差数:用减法计算。
- 多余条件的应用题:能够识别并排除多余条件,正确解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