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生物思维导图

《七下生物思维导图》

一、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1. 生命的起源

1.1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1.1.1 原始地球环境特点:
  • 高温
  • 闪电
  • 紫外线
  • 火山爆发
  • 无氧气,富含水蒸气、氨气、甲烷等
    1.1.2 地球演化阶段:
  • 原始大气形成:火山喷发释放气体
  • 冷却凝结成水:形成原始海洋
  • 有机物形成: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1.2 生命起源的假说

1.2.1 自然发生说:
  • 生物由非生物物质自发产生(已被否定)
1.2.2 宇宙生命说:
  • 生命来自宇宙其他星球(陨石携带有机物)
1.2.3 化学起源说(被广泛接受):
  • 无机物 → 有机小分子(原始大气中)
  • 有机小分子 → 有机大分子(原始海洋中)
  • 有机大分子 → 多分子体系(原始海洋中)
  • 多分子体系 → 原始生命
1.2.4 米勒实验:
  • 模拟原始地球环境
  • 验证了无机物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

2. 生物的进化

2.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2.1.1 主要内容:
  • 过度繁殖:生物的繁殖能力远大于环境所能承受的
  • 生存斗争:为生存而进行的竞争
  • 遗传变异:生物个体存在差异,可遗传
  • 适者生存: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不适应的被淘汰
2.1.2 自然选择:
  • 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作用
  •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2 生物进化的证据

2.2.1 化石证据:
  • 最直接的证据
  • 化石形成的顺序反映了生物进化的顺序
2.2.2 比较解剖学:
  • 同源器官:起源相同,形态结构和功能不一定相同
  • 同功器官:功能相同,起源和结构不一定相同
2.2.3 胚胎学:
  • 不同生物的胚胎发育早期阶段相似
2.2.4 分子生物学:
  • DNA、蛋白质的相似性反映了生物的亲缘关系

2.3 生物进化的历程

2.3.1 进化总趋势:
  • 由简单到复杂
  • 由低等到高等
  • 由水生到陆生
2.3.2 重要阶段:
  • 原始生命 → 原核生物 → 真核生物
  • 藻类 → 苔藓 → 蕨类 → 裸子植物 → 被子植物
  • 无脊椎动物 → 脊椎动物(鱼类 → 两栖类 → 爬行类 → 鸟类/哺乳类)

二、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1.1 遗传多样性:

  • 同一物种内部基因的多样性

1.2 物种多样性:

  • 地球上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1.3 生态系统多样性:

  •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1 直接价值:

  • 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

2.2 间接价值:

  • 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2.3 潜在价值:

  • 未来可能利用的价值

3.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3.1 栖息地丧失:

  • 森林砍伐、湿地破坏、城市扩张等

3.2 过度开发利用:

  • 过度捕捞、过度采伐等

3.3 环境污染:

  • 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等

3.4 外来物种入侵:

  • 外来物种的繁殖和扩散对本地物种造成威胁

4.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4.1 就地保护:

  • 建立自然保护区

4.2 迁地保护:

  • 建立动植物园、基因库等

4.3 提高公众意识:

  • 宣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4.4 法律保护:

  •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人体的生理

1. 人的食物获取与消化

1.1 食物的营养成分:

  • 糖类(碳水化合物):主要能源物质
  • 脂肪:备用能源物质,参与细胞膜构成
  • 蛋白质: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生命活动
  • 维生素:调节生理活动
  • 无机盐:构成身体组织,调节生理功能
  • 水: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生命活动

1.2 消化系统的组成

1.2.1 消化道:
  •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1.2.2 消化腺:
  • 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

1.3 食物的消化过程

1.3.1 口腔:
  • 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淀粉
    1.3.2 胃:
  • 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1.3.3 小肠:
  • 胰液、胆汁、肠液消化各种营养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
  •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1.4 营养物质的吸收

1.4.1 小肠的吸收特点:
  • 小肠绒毛:增加吸收面积
  • 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有利于物质的吸收
    1.4.2 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
  •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水、无机盐、维生素
  •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2. 人的呼吸

2.1 呼吸系统的组成:

2.1.1 呼吸道:
  •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2.1.2 肺:
  • 气体交换的场所

2.2 呼吸过程:

2.2.1 气体交换:
  • 肺与外界气体交换:肺的通气(呼吸运动)
  • 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气体扩散
  • 血液与组织细胞气体交换:气体扩散
    2.2.2 呼吸运动:
  • 吸气: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增大,肺扩张
  • 呼气: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回缩

2.3 气体交换的原理:

  • 气体的扩散作用
  • 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3. 人的血液循环

3.1 血液的组成:

3.1.1 血浆:
  • 主要成分是水,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废物、蛋白质等
    3.1.2 血细胞:
  • 红细胞:运输氧气
  • 白细胞:防御和保护
  • 血小板:止血和凝血

3.2 血液循环的途径:

3.2.1 肺循环:
  • 右心室 → 肺动脉 → 肺部毛细血管 → 肺静脉 → 左心房
    3.2.2 体循环:
  • 左心室 → 主动脉 → 各级动脉 → 组织毛细血管 → 各级静脉 → 上下腔静脉 → 右心房

3.3 心脏的结构:

3.3.1 四个腔:
  • 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3.3.2 瓣膜:
  • 房室瓣:防止血液从心室倒流回心房
  • 动脉瓣:防止血液从动脉倒流回心室

4. 人的排泄

4.1 排泄的途径:

  • 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 皮肤:排出汗液(水、无机盐、尿素等)
  • 泌尿系统:排出尿液(水、无机盐、尿素等)

4.2 泌尿系统的组成:

  • 肾脏:形成尿液的器官
  • 输尿管:输送尿液
  • 膀胱:储存尿液
  • 尿道:排出尿液

4.3 尿的形成过程:

  •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四、生物技术

1. 发酵技术

1.1 原理:

  • 利用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分解成人类需要的产物

1.2 应用:

  • 食品工业:酿酒、制醋、制作酸奶、面包等
  • 医药工业:生产抗生素、疫苗等

2. 克隆技术

2.1 原理:

  • 无性繁殖,利用生物体细胞进行繁殖

2.2 应用:

  • 动物育种:快速繁殖优良品种
  • 医学研究:用于疾病治疗和研究

3. 转基因技术

3.1 原理:

  • 将目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使生物体获得新的性状

3.2 应用:

  • 农业:培育抗虫、抗旱、高产作物
  • 医学:生产药物、基因治疗等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四大名著的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