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级下册思维导图

《生物七年级下册思维导图》

一、生物与环境

1.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1.1.1 环境的概念
    • 定义:生物周围的所有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 组成:
      •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 捕食关系
        • 竞争关系
        • 合作关系
        • 寄生关系
      • 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 阳光
        • 空气
        • 水分
        • 温度
        • 土壤
        • 湿度
  • 1.1.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适应性: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的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 例子
      • 沙漠植物:根系发达,叶片退化为刺
      • 极地动物:皮下脂肪厚,毛发浓密
      • 水生植物:茎内有气腔,叶片宽大
  • 1.1.3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 改造环境
      • 蚯蚓疏松土壤
      • 植物防风固沙
    • 改变环境
      • 森林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 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 1.1.4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1.2 生态系统

  • 1.2.1 生态系统的概念
    • 定义: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
    • 组成:
      •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 生物成分
        •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 消费者:异养生物,主要指各种动物,通过摄食获取能量
        • 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将动植物遗体分解为无机物
  • 1.2.2 食物链和食物网
    •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 特点:
        • 生产者是第一环节
        • 以被捕食关系连接
        • 箭头指向捕食者
    • 食物网:由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网络
      • 特点:
        • 反映了生态系统中复杂的营养关系
        • 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
  • 1.2.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 特点
      • 单向流动:能量只能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 逐级递减: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逐渐减少,传递效率约为10%-20%
  • 1.2.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维持生态平衡
    • 影响因素
      • 生物种类和数量:种类越多,数量越大,调节能力越强
      • 环境因素:环境变化幅度越大,调节能力越弱
    • 人为破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可能超过其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 1.2.5 常见的生态系统类型
    • 森林生态系统
    • 草原生态系统
    • 湿地生态系统
    • 海洋生态系统
    • 农田生态系统
    • 城市生态系统

1.3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 1.3.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 定义: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和生态系统的总和
    • 三个层次:
      • 遗传(基因)多样性:指生物个体所携带的基因的种类和数量
      • 物种多样性: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的种类
      • 生态系统多样性: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多样
  • 1.3.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 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
    • 间接价值:维持生态平衡、提供氧气、涵养水源等
    • 潜在价值:科学研究、美学价值等
  • 1.3.3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 栖息地丧失:森林砍伐、湿地破坏等
    • 过度开发利用:过度捕捞、过度放牧等
    • 环境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等
    • 外来物种入侵:引入外来物种,破坏本地生态系统
  • 1.3.4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及其栖息地
    • 迁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基因库等,对濒危物种进行人工繁殖和保护
    •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 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动物的主要类群

2.1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 2.1.1 腔肠动物
    • 特征
      • 生活在水中
      • 身体呈辐射对称
      • 体壁由两层细胞构成
      • 有口无肛门
      • 具有刺细胞
    • 代表动物:水螅、海蜇、珊瑚
  • 2.1.2 扁形动物
    • 特征
      • 身体呈两侧对称
      • 身体背腹扁平
      • 有口无肛门(多数)
      • 具有简单的神经系统和排泄系统
    • 代表动物:涡虫、血吸虫、绦虫

2.2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 2.2.1 线形动物
    • 特征
      • 身体呈圆柱形,细长
      • 身体两侧对称
      • 有口有肛门
      • 体表有角质层
    • 代表动物:蛔虫、蛲虫、钩虫
  • 2.2.2 环节动物
    • 特征
      •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 身体两侧对称
      • 有口有肛门
      • 具有真正的体腔
      • 具有发达的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
    • 代表动物:蚯蚓、沙蚕、水蛭

2.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 2.3.1 软体动物
    • 特征
      • 身体柔软,有外套膜
      • 多数有贝壳
      • 具有简单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
    • 代表动物:河蚌、蜗牛、乌贼
  • 2.3.2 节肢动物
    • 特征
      •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分节明显
      • 体表有外骨骼
      • 附肢分节
    • 主要类群
      • 昆虫
      • 甲壳动物
      • 蛛形动物
      • 多足动物
    • 代表动物:蝗虫、螃蟹、蜘蛛、蜈蚣

2.4 鱼类

  • 2.4.1 鱼类的主要特征
    • 生活在水中
    • 身体呈纺锤形
    • 体表覆盖鳞片
    • 用鳃呼吸
    • 用鳍游泳
  • 2.4.2 鱼类的分类
    • 软骨鱼类:鲨鱼、鳐鱼
    • 硬骨鱼类:鲤鱼、鲫鱼

2.5 两栖动物

  • 2.5.1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 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 变温动物
  • 2.5.2 两栖动物的代表:青蛙、蟾蜍、蝾螈

2.6 爬行动物

  • 2.6.1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 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 用肺呼吸
    • 卵生,卵有坚硬的卵壳保护
    • 变温动物
  • 2.6.2 爬行动物的代表:蜥蜴、蛇、龟、鳄鱼

2.7 鸟类

  • 2.7.1 鸟类的主要特征
    • 体表覆盖羽毛
    • 前肢特化为翼
    • 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
    • 恒温动物
    • 卵生,卵有坚硬的卵壳保护
  • 2.7.2 鸟类的适应性
    • 骨骼轻而薄,长骨中空
    • 胸肌发达
    • 喙的形状与食性相适应
  • 2.7.3 鸟类的分类:游禽、涉禽、攀禽、鸣禽、猛禽

2.8 哺乳动物

  • 2.8.1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 体表覆盖毛发
    • 胎生、哺乳
    • 牙齿分化
    • 恒温动物
    • 大脑发达
  • 2.8.2 哺乳动物的分类:根据生殖方式分为卵生哺乳动物、有袋哺乳动物和真兽亚纲哺乳动物
  • 2.8.3 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提供食物、皮毛、药物,进行科学研究,作为宠物等

三、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3.1 开花和结果

  • 3.1.1 花的结构
    • 花托、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 雄蕊:花药、花丝
    • 雌蕊:柱头、花柱、子房
  • 3.1.2 传粉
    • 自花传粉: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头上
    • 异花传粉:花粉借助外力落在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 风媒花:依靠风力传粉
      • 虫媒花:依靠昆虫传粉
  • 3.1.3 受精
    • 花粉管穿过花柱,到达子房
    • 花粉管中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 3.1.4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 子房发育成果实
    • 胚珠发育成种子
    • 受精卵发育成胚
  • 3.1.5 种子萌发的条件
    •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 自身条件:完整的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

3.2 植物的无性生殖

  • 3.2.1 无性生殖的概念
    •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 3.2.2 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
    • 扦插:剪取植物的茎、叶、根等,插入土壤中,使其生根发芽
    • 嫁接:将一种植物的枝条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其结合在一起生长
    • 压条:将植物的枝条弯曲埋入土壤中,使其生根发芽
    • 组织培养:利用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 3.2.3 无性生殖的优点
    • 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 繁殖速度快
    • 缩短生长周期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九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