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课思维导图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课思维导图》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 隋朝建立的背景

  • 分裂局面: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社会经济遭到破坏,人民渴望统一。
  • 北周的统一:北周灭北齐,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 杨坚篡权: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2. 隋朝的建立

  • 建立时间:公元581年
  • 建立者:杨坚,即隋文帝
  • 都城:大兴城(今西安)

3. 隋朝的统一

  • 统一战争:隋文帝出兵攻打陈朝。
  • 统一时间:公元589年
  • 统一标志:隋朝灭亡陈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4. 隋文帝的统治

  • 政治措施
    • 改革官制: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 健全制度:完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 颁布《开皇律》:维护社会秩序,加强统治。
  • 经济措施
    • 均田制:重新推行均田制,促进农业发展。
    • 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刺激生产。
    • 兴修水利:治理水患,发展农业灌溉。
  • 影响: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开皇之治”奠定基础。

二、隋朝的衰亡

1. 隋炀帝的统治

  • 大兴土木
    • 营建东都洛阳:耗费巨大,加重人民负担。
    • 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但也征用大量民力。
    • 修建长城:防御北方突厥,耗费人力物力。
  • 频繁用兵
    • 多次征伐高句丽:连年战事,国力空虚,民怨沸腾。
  • 骄奢淫逸:生活腐化,加剧社会矛盾。

2. 大运河的开凿

  • 目的:加强南北方政治经济联系,巩固隋朝统治。
  • 概况:
    •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
    • 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 作用:
    • 加强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
    • 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 促进南北方物资流通。
  • 负面影响:
    • 征用大量民力,造成人民苦难。
    • 加速隋朝的衰亡。

3. 隋朝的灭亡

  • 农民起义
    • 原因:隋炀帝的暴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 代表:瓦岗军起义,李密领导。
    • 影响:动摇了隋朝的统治基础。
  • 统治集团内部瓦解
    • 李渊起兵:太原起兵,建立唐朝。
    • 隋炀帝被杀: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 灭亡时间:公元618年
  • 灭亡原因总结:
    •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 直接原因:农民起义的爆发。

三、科举制度的创立

1. 科举制度创立的背景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多出自士族门阀。
  • 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弊端日益显现,不利于人才选拔。
  • 隋文帝的改革: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2. 科举制度的正式创立

  • 创立者:隋炀帝
  • 时间:隋炀帝时期
  • 主要内容:
    • 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门阀士族对官职的垄断。
    • 按考试成绩录取,择优录用。
    • 考试科目:进士科等。

3. 科举制度的影响

  • 积极影响:
    • 打破了门阀士族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
    •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行政能力。
    • 促进了社会公平,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 局限性:
    • 考试内容比较单一,不利于选拔综合素质人才。
    • 可能导致“唯才是举”,忽略了道德品质。

4. 科举制度的意义

  •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 为历代沿用,影响深远。
  • 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隋朝历史的启示

  • 统治者要以民为本,关注民生。
  • 要重视人才选拔,任人唯贤。
  • 要勤俭节约,反对奢靡之风。
  • 要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八年级下册生物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