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1,2单元思维导图

《三年级上册数学1,2单元思维导图》

一、第一单元:测量

1.1 长度单位

  • 概念:
    • 认识毫米(mm)、分米(dm)、千米(km)。
    • 了解1毫米的实际长度(如硬币的厚度)。
    • 了解1分米的实际长度(如手掌的宽度)。
    • 了解1千米的实际长度(如操场跑道长度,需要多次跑动)。
  • 单位换算:
    • 1厘米(cm) = 10毫米(mm)
    • 1分米(dm) = 10厘米(cm)
    • 1米(m) = 10分米(dm)
    • 1米(m) = 100厘米(cm)
    • 1千米(km) = 1000米(m)
  • 实际应用:
    •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 较短物体:毫米、厘米
      • 稍长物体:分米、米
      • 较长距离:千米
    • 估测物体长度。
    • 解决与长度相关的实际问题。
      • 例如:一段路程长多少米?需要多少时间走完?
  • 重难点:
    •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记忆与灵活运用。
    •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 理解千米的实际意义,并能估算较长的距离。
    • 解决包含单位换算的实际问题。

1.2 质量单位

  • 概念:
    • 认识克(g)、千克(kg)、吨(t)。
    • 了解1克的实际质量(如一枚回形针)。
    • 了解1千克的实际质量(如一袋盐)。
    • 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如一辆小汽车)。
  • 单位换算:
    • 1千克(kg) = 1000克(g)
    • 1吨(t) = 1000千克(kg)
  • 实际应用:
    • 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测量物体质量。
      • 较轻物体:克
      • 较重物体:千克
      • 很重物体:吨
    • 估测物体质量。
    • 解决与质量相关的实际问题。
      • 例如:一辆货车限重多少吨?可以装载多少货物?
  • 重难点:
    • 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记忆与灵活运用。
    •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 理解吨的实际意义,并能估算较重物体的质量。
    • 解决包含单位换算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涉及吨的计算。

1.3 测量方法

  • 直尺测量:
    • 对齐刻度"0"。
    • 读数时,眼睛要正对着刻度线。
    • 注意单位。
  • 估测技巧:
    • 利用身边熟悉物体作为参照物进行估测。
    • 分段估测,再将各段估测值相加。
  • 实际问题:
    • 测量课桌的长、宽、高。
    • 测量教室的长、宽。
    • 估计学校操场的周长。
    • 称量书包的质量。

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2.1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 加法口算:
    • 拆分法:将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法,再算一位数加法。
    • 进位:注意满十进一。
  • 减法口算:
    • 拆分法:将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减法,再算一位数减法。
    • 退位:注意不够减时,从十位退一。
  • 练习:
    • 加强练习,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率。
    • 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口算练习。
  • 重难点:
    •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 灵活运用拆分法。
    • 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率。

2.2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 笔算加法:
    • 相同数位对齐。
    • 从个位加起。
    •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 笔算减法:
    • 相同数位对齐。
    • 从个位减起。
    •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再减。
  • 验算:
    • 加法验算: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或者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 减法验算:用差加上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 连续进位加法/连续退位减法:
    • 理解连续进位/退位的原理。
    • 细心计算,避免出错。
  • 重难点:
    • 相同数位对齐。
    •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 验算方法。
    • 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

2.3 估算

  • 估算策略:
    • 将加数/减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
    • 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 估算的应用:
    • 判断计算结果的范围。
    • 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带多少钱够买东西?
  • 注意事项:
    • 估算结果不是精确值,而是近似值。
    • 不同的估算方法,结果可能不同,但都在合理范围内。
  • 重难点:
    • 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 判断估算结果的合理性。
    • 将估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4 解决问题

  • 分析问题:
    • 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 画线段图辅助分析。
  • 制定计划:
    • 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
    • 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 解答问题:
    • 列式计算。
    • 注意单位名称。
  • 回顾反思:
    • 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 回顾解题思路,总结经验。
  • 常见题型:
    • 求比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数。
    • 求两个数的和/差。
    • 需要估算的实际问题。
    • 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
  • 重难点:
    • 分析问题,理解题意。
    • 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 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2.5 加减混合运算

  • 运算顺序:
    •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 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 计算方法:
    • 按照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方法进行计算。
    • 注意进位和退位。
  • 实际应用:
    • 解决需要进行多次加减运算的实际问题。
  • 重难点:
    • 掌握运算顺序。
    • 准确进行加减法笔算。
    • 灵活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这份思维导图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第一单元“测量”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结合练习,查漏补缺,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草船借箭故事图表大全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