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物理压强思维导图
《八下物理压强思维导图》
一、压强概述
1. 定义
-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公式:$p = \frac{F}{S}$
- p:压强 (Pa, N/m²)
- F:压力 (N)
- S:受力面积 (m²)
2. 影响因素
- 压力: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
- 受力面积: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
3. 压力的特点
4. 单位
- 帕斯卡 (Pa)
- 1 Pa = 1 N/m²
- 千帕 (kPa): 1 kPa = 1000 Pa
二、固体压强
1. 计算
- 明确压力和受力面积。
- 注意单位统一:压力单位为牛顿(N),受力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 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通常等于物体的重力 (F=G)。
- 倾斜面上物体对倾斜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
2. 增大压强的方法
- 增大压力(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
- 减小受力面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
- 应用:刀刃很薄,钉子尖锐等。
3. 减小压强的方法
- 减小压力(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
- 增大受力面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
- 应用:书包带较宽,坦克履带较宽等。
三、液体压强
1. 特点
-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 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 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 同一深度,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 液体压强与容器的形状无关。
2. 计算
- 公式:$p = \rho gh$
- p:压强 (Pa)
- ρ:液体密度 (kg/m³)
- g:重力加速度 (N/kg, 通常取9.8 N/kg 或 10 N/kg)
- h:深度 (m),指从液面到该点的垂直距离。
3. 液体压强的应用
- 水坝下部比上部更宽(承受更大的压强)。
- 潜水艇能承受水下巨大的压强。
- 连通器原理(液面静止时保持相平)。
4. 连通器
- 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 特点:装同种液体,静止时液面相平。
- 应用:锅炉水位计,船闸,茶壶等。
四、大气压强
1. 存在
- 空气具有质量,因此产生压力,作用于地球表面的大气压力称为大气压强。
2. 测量
3. 标准大气压
- 定义:支持760mm高水银柱的大气压。
- 数值:1 atm = 1.013 × 10⁵ Pa
4. 大气压强的变化
5. 大气压强的应用
五、压强与浮力
1. 浮力
- 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
2. 浮力产生的原因
3. 阿基米德原理
- 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 公式:$F_浮 = G_排 = \rho_液 g V_排$
- F_浮:浮力 (N)
- ρ_液:液体密度 (kg/m³)
- g:重力加速度 (N/kg)
- V_排: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m³)
4. 物体的浮沉条件
-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 F_浮 > G:上浮
- F_浮 = G:悬浮
- F_浮 < G:下沉
- 漂浮的物体:F_浮 = G
- ρ_物 < ρ_液:物体最终漂浮或悬浮
- ρ_物 = ρ_液:物体最终悬浮
- ρ_物 > ρ_液:物体最终下沉
5. 浮力的应用
六、例题分析
1. 固体压强
- 例:一个重5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0.1m²的水平桌面上,求物体对桌面的压强。
- 解:F = G = 50N, S = 0.1m², p = F/S = 50N/0.1m² = 500 Pa
2. 液体压强
- 例:一个水深为2m的水池,水的密度为1.0×10³ kg/m³,求水池底部受到的压强。
- 解:ρ = 1.0×10³ kg/m³, g = 9.8 N/kg, h = 2m, p = ρgh = 1.0×10³ kg/m³ × 9.8 N/kg × 2m = 19600 Pa
3. 浮力
- 例:一个体积为0.01m³的物体,浸没在水中,水的密度为1.0×10³ kg/m³,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 解:ρ = 1.0×10³ kg/m³, g = 9.8 N/kg, V_排 = 0.01m³, F_浮 = ρgV_排 = 1.0×10³ kg/m³ × 9.8 N/kg × 0.01m³ = 98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