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1~3单元思维导图

《四年级数学1~3单元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四年级数学1~3单元

I.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 核心概念: 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改写、近似数

    • 数位:

      •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 明确每个数位的意义:表示几个几(如百位表示几个百)
      • 数位顺序表:从右向左,依次增大
    • 计数单位:

      • 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 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十进制(满十进一)
    • 数级:

      • 个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 万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 亿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 每级包含四个数位
    • 数的读法:

      •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读
      • 每一级末尾的0不读,其他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 万级和亿级读作“万”和“亿”
      • 示例:123456789 读作:一亿二千三百四十五万六千七百八十九
    • 数的写法:

      • 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地写
      • 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 示例:五千零三万零二百写作:50030200
    • 数的改写:

      • 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 先找到万位或亿位,然后去掉后面的四位或八位,加上“万”或“亿”字
      • 注意:如果舍去部分最高位数字≥5,需要向前一位进1(四舍五入原则)
      • 示例:123450000=12345万=1.2345亿(近似)
    • 近似数:

      •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 精确到哪一位,就看它的后一位
      • 明确“约等于”符号(≈)的使用
      • 示例:12345678≈1235万(精确到万位)
  • 拓展练习:

    • 比较大小:数位多的数大于数位少的数;数位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 用数字组成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 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
    • 数字编码问题(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等)

II.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 核心概念: 角的认识、角的分类、角的度量、角的画法

    • 角的认识:

      • 角的组成: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射线)
      • 角的表示方法:符号“∠”+三个大写字母(顶点字母必须在中间)或数字标注
      • 角的大小:由两边叉开的大小决定,与边的长短无关
      • 角的单位:度(°)
    • 角的分类:

      • 锐角:小于90°的角
      • 直角:等于90°的角
      •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
      • 平角:等于180°的角(一条直线)
      • 周角:等于360°的角(一条射线绕顶点旋转一周)
      • 关系:周角 > 平角 > 钝角 > 直角 > 锐角
    • 角的度量:

      • 使用量角器
      • 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角的顶点,0刻度线对准角的一条边,另一条边所对准的刻度就是角的度数
      • 内外圈刻度的选择:根据角的大小判断,锐角看内圈,钝角看外圈
    • 角的画法:

      • 先画一条射线,作为角的一条边
      • 将量角器的中心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与射线重合
      • 在量角器上找到需要画的角的度数,点一个点
      • 连接射线的端点和这个点,就画好了这个角
    • 角的关系:

      • 互余的角:两个角的和是90°
      • 互补的角:两个角的和是180°
  • 拓展练习:

    • 利用一副三角板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
    • 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度
    • 已知一个角的度数,求它的余角或补角
    • 判断角的类型

III.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 核心概念: 口算、估算、笔算、积的变化规律、常见的数量关系

    • 口算:

      •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 利用数的组成进行口算
      • 例:20×30 = 600
    • 估算:

      • 将两个因数分别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计算
      • 估算的结果是近似值
      • 例:198×32 ≈ 200 × 30 = 6000
    • 笔算:

      •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
      • 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尾与十位对齐
      •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 注意进位和书写规范
    • 积的变化规律:

      •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 两个因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
      • 应用:简便计算
      • 例:如果A×B=C,那么(A×3)×B=3C,A×(B÷2)=C÷2,(A×2)×(B×5)=10C
    • 常见的数量关系:

      • 速度×时间=路程
      • 单价×数量=总价
      •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 拓展练习:

    • 解决实际问题:行程问题、购物问题、工程问题等
    • 利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 比较大小:不用计算直接比较积的大小
    • 估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 单位换算(例如:千米/时 换算成 米/分)

总结:

这三个单元是四年级数学的重要基础,掌握好这些概念和方法,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多做练习,灵活运用,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三年级上第六单元思维导图数学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