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思维导图学生版》
第一单元:数一数
中心主题:数一数
- 子主题:认识数字
- 1-10的认识、读写、顺序、大小
- 用物体表示数字(例如:苹果,铅笔)
- 手指计数
- 点数图片
- 数字描红练习
- 顺数和倒数
- 0的认识
- 表示没有
- 0的意义:起点、分界点
- 0在数轴上的位置
- 数的组成
- 一个数由几个一组成 (例如:5由5个1组成)
- 拆分数字练习(例如:7可以分成6和1,5和2,4和3)
- 1-10的认识、读写、顺序、大小
- 子主题:比较多少
- 同样多
- 一一对应
- 用线连一连
- 多与少
- 一个一个数
- 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认识和使用
- “比…多”、“比…少”的表达
- 排序
- 按数量多少排序
- 从大到小排序
- 从小到大排序
- 同样多
- 子主题:应用
- 数生活中的物品
- 用数字表示生活中的数量
- 解决简单的“比多少”问题
- 根据指令拿出相应数量的物品
第二单元:比一比
中心主题:比一比
- 子主题:比长短
- 直接观察比较
- 借助工具比较(例如:绳子,尺子)
- 间接比较(例如:A比B长,B比C长,那么A比C长)
- 强调起点的对齐
- 子主题:比高矮
- 站立姿势的比较
- 并排站立的比较
- 不同位置的比较
- 利用参照物比较
- 子主题:比大小
- 面积大小的比较(直观感受)
- 物体体积大小的比较(直观感受)
- 容器容量大小的比较(通过实验感受)
- 子主题:比轻重
- 手感比较(直观感受)
- 借助天平或跷跷板比较
- 通过掂量比较
- 注意:体积大的不一定重
- 子主题:应用
- 生活中常见的比较
- 解决简单的比较问题
- 培养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 根据指令找出最长/最短,最高/最矮,最大/最小,最重/最轻的物品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中心主题:1-5的认识和加减法
- 子主题:1-5的认识
- 复习1-5的读写、顺序、大小
- 1-5的分解与组成(重点)
- 例如:3可以分成1和2,2和1
- 利用实物进行分解与组成
- 加深对数字意义的理解
- 序数的意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 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 从左往右数,从右往左数
- 子主题:加法
- 加法的意义:合并、增加
- 加法算式的认识:加号(+),等号(=)
- 计算1-5的加法
- 利用实物、手指等辅助计算
- 看图列加法算式
- 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初步感知)
- 子主题:减法
- 减法的意义:减少、去掉
- 减法算式的认识:减号(-)
- 计算1-5的减法
- 利用实物、手指等辅助计算
- 看图列减法算式
- 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 子主题:0的加减法
- 0加任何数都等于任何数本身
- 任何数减0都等于任何数本身
- 相同数相减等于0
- 子主题:解决问题
- 看图理解题意
- 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加法或减法)
- 完整地列出算式并计算
- 用完整的语言描述答案
- 子主题:巩固练习
- 口算练习
- 填空练习
- 判断题
- 选择题
- 动手操作题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中心主题:认识图形(一)
- 子主题:立体图形
- 长方体
- 特点:有长长的,方方的面
- 生活中的例子
- 正方体
- 特点:有方方的面,每个面都一样大
- 生活中的例子
- 圆柱
- 特点:上下一样粗,有圆圆的面
- 生活中的例子
- 球
- 特点:圆圆的,能滚动
- 生活中的例子
- 区分和辨认各种立体图形
- 长方体
- 子主题:平面图形
- 从立体图形中抽出平面图形(初步感知)
- 例如:长方体可以抽出长方形
- 正方体可以抽出正方形
- 圆柱可以抽出圆形
- 从立体图形中抽出平面图形(初步感知)
- 子主题:分类与组合
- 按形状分类
- 按颜色分类
- 用立体图形搭积木,感受图形的组合
- 用平面图形拼图,感受图形的组合
- 子主题:应用
- 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形状的物体
- 描述物体的形状
- 解决简单的图形问题
-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中心主题: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 子主题:6-10的认识
- 6-10的读写、顺序、大小
- 6-10的分解与组成(重点)
- 例如:8可以分成4和4,5和3,6和2,7和1
- 利用实物进行分解与组成
- 加深对数字意义的理解
- 数数:几个、第几个
- 在计数器上表示6-10
- 子主题:加法
- 计算6-10的加法
- 利用数数、画图、凑十法等方法
- 看图列加法算式
- 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 计算6-10的加法
- 子主题:减法
- 计算6-10的减法
- 利用数数、画图等方法
- 看图列减法算式
- 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 计算6-10的减法
- 子主题:连加、连减
- 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
- 按顺序计算
- 注意:不要跳步计算
- 子主题:加减混合
- 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
- 按顺序计算
- 注意:不要跳步计算
- 子主题:解决问题
- 看图理解题意
- 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加法、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 完整地列出算式并计算
- 用完整的语言描述答案
- 子主题:巩固练习
- 口算练习
- 填空练习
- 判断题
- 选择题
- 动手操作题
第六单元:11-20的认识
中心主题:11-20的认识
- 子主题:数的组成
- 认识个位和十位
- 理解数位的意义
- 区分个位和十位
- 11-20的组成: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 例如:15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
- 用计数器表示11-20
- 认识个位和十位
- 子主题:读写
- 11-20的读法和写法
- 注意:十位上的1要读作“十”
- 子主题:大小
- 比较11-20的大小
- 利用数轴比较大小
- 利用计数器比较大小
- 子主题:数数
- 从11数到20
- 从20数到11
- 两个两个数
- 五个五个数
- 子主题:应用
- 在生活中寻找11-20的数字
- 用数字表示生活中的数量
- 解决简单的数数问题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中心主题:认识钟表
- 子主题:认识钟面
- 时针和分针
- 长短、粗细、作用
- 数字1-12
- 钟面上的小格
- 时针和分针
- 子主题:认识整时
- 时针指向数字,分针指向12
- 学会说出整时的时间
- 例如:3时,5时,10时
- 拨出指定的整时时间
- 子主题:大约几时
- 时针接近某个数字,分针指向12附近
- 学会说出大约几时的时间
- 例如:大约3时,大约5时
- 培养时间观念
- 子主题:应用
- 将时间和活动联系起来
- 例如:7时起床,12时吃午饭
- 了解一天的作息时间
-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 将时间和活动联系起来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中心主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
- 子主题:9加几
- 凑十法:将几分成1和几,先算9+1=10,再算10+几
- 例如:9+5 = 9+1+4 = 10+4 = 14
- 利用实物、画图辅助计算
- 凑十法:将几分成1和几,先算9+1=10,再算10+几
- 子主题:8加几
- 凑十法:将几分成2和几,先算8+2=10,再算10+几
- 例如:8+6 = 8+2+4 = 10+4 = 14
- 利用实物、画图辅助计算
- 凑十法:将几分成2和几,先算8+2=10,再算10+几
- 子主题:7、6加几
- 凑十法:将几分成3和几(7加几),4和几(6加几),先凑成10,再计算
- 交换加数的位置,利用已学知识
- 例如:6+8 = 8+6 = 14
- 子主题:5、4、3、2加几
- 交换加数的位置,利用已学知识
- 数数法
- 继续利用凑十法
- 子主题:解决问题
- 看图理解题意
- 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进位加法)
- 完整地列出算式并计算
- 用完整的语言描述答案
- 子主题:巩固练习
- 口算练习
- 填空练习
- 判断题
- 选择题
- 游戏练习(例如:开火车,对口令)
- 子主题:综合应用
-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以上思维导图为学生版,侧重于理解和应用,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图形帮助一年级学生掌握各个单元的知识点。每个单元都包含核心知识点和应用,并辅以练习来巩固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