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1-8单元》
一、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
中心主题: 长度单位
- 分支1:认识厘米和米
- 定义:厘米(cm)是较短物体的长度单位,米(m)是较长物体的长度单位。
- 关系:1米 = 100厘米
- 测量工具:尺子(刻度)、卷尺
- 测量方法:从0刻度开始对齐,读出终点刻度值。
- 估测:培养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例如:铅笔长约15厘米,教室门高约2米)。
- 练习题型:
- 选择单位(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
- 长度单位换算(米换算成厘米,厘米换算成米)
- 测量实际物体长度
- 估测物体长度并验证
- 分支2:线段
- 定义:线段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有两个端点。
- 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
- 画线段:用尺子和铅笔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 比较线段长短:测量长度后进行比较,或者用重叠法比较。
- 练习题型:
- 判断图形是否是线段
- 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 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 用若干条线段组成新的图形
- 分支3:解决问题
- 实际应用:将长度单位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 题型:
- 测量并计算(例如:测量桌子的长和宽,计算周长)
- 长度的比较和应用(例如:一条绳子长1米,另一条绳子长80厘米,哪条绳子更长?)
- 搭配问题 (例如:用不同长度的木条拼接成指定长度的木框)
- 分支1:认识厘米和米
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
中心主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
分支1:两位数加两位数
- 口算: 熟练进行简单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无需进位)。
- 笔算:
- 相同数位对齐。
- 从个位加起。
- 满十向十位进一。
- 进位点的书写。
- 估算:培养估算能力,判断结果的大致范围。
- 练习题型:
- 直接写得数
- 竖式计算
- 判断对错并改正
- 估算并选择最接近的答案
-
分支2:两位数减两位数
- 口算:熟练进行简单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无需退位)。
- 笔算:
- 相同数位对齐。
- 从个位减起。
-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
- 退位点的书写。
- 估算:培养估算能力,判断结果的大致范围。
- 练习题型:
- 直接写得数
- 竖式计算
- 判断对错并改正
- 估算并选择最接近的答案
-
分支3:加减混合运算
- 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 有括号的运算:先算括号里面的。
- 练习题型:
- 直接写得数
- 竖式计算
- 脱式计算
- 含有括号的计算
-
分支4:解决问题
- 情境分析: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 方法选择:选择合适的加法或减法解决问题。
- 检验: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合理。
- 题型:
- 购物问题
- 年龄问题
- 人数问题
- 行程问题(简单,不涉及速度概念)
-
三、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
中心主题: 角的初步认识
- 分支1:角的组成
- 定义: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 顶点:角的尖端。
- 边:从顶点出发的两条射线。
- 角的画法:从一个点出发,画两条直直的线。
- 分支2:角的大小
- 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 比较角的大小:可以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
- 分支3:直角
- 定义: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
- 特征: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判断。
- 直角的画法:用三角板的直角画直角。
- 分支4:锐角和钝角
- 锐角:比直角小的角。
- 钝角:比直角大的角。
-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
- 分支5:解决问题
- 识别物体中的角:在生活中寻找角,并判断角的类型。
- 数图形中的角:数出图形中锐角、直角和钝角的个数。
- 分支1:角的组成
四、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
中心主题: 表内乘法(一)
-
分支1:乘法的初步认识
-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 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因数、因数、积。
- 加法和乘法的转化:将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 练习题型:
- 看图写乘法算式
- 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 判断哪些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
分支2:2-6的乘法口诀
- 2的乘法口诀:一一得二,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 3的乘法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 4的乘法口诀: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 5的乘法口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 6的乘法口诀: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 记忆口诀:熟练背诵并掌握2-6的乘法口诀。
- 练习题型:
- 填写乘法口诀
- 根据口诀写乘法算式
- 用口诀计算乘法算式
-
分支3:解决问题
- 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将乘法口诀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 题型:
- 求总数问题 (例如:每盘有5个苹果,有3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 平均分问题(初步认识)
-
五、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
中心主题: 观察物体(一)
- 分支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 观察位置: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 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根据描述想象物体形状。
- 分支2: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
- 辨认: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 图形匹配: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与物体进行匹配。
- 分支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六、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
中心主题: 表内乘法(二)
-
分支1:7-9的乘法口诀
- 7的乘法口诀: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
- 8的乘法口诀: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
- 9的乘法口诀: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 记忆口诀:熟练背诵并掌握7-9的乘法口诀。
- 练习题型:
- 填写乘法口诀
- 根据口诀写乘法算式
- 用口诀计算乘法算式
-
分支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 题型:
- 单价数量总价问题
- 排列组合问题(简单)
- 题型:
-
七、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
中心主题: 认识时间
-
分支1:认识钟面
- 组成:时针、分针、12个数字、大格、小格。
- 时针:较短的指针,表示几时。
- 分针:较长的指针,表示几分。
- 1大格 = 5小格,1小时 = 60分钟
-
分支2:读写时间
- 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 几时几分: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分针指向几,就用5乘以几,就是几分。
- 时间表示方法:电子表表示法,文字表示法。
- 练习题型:
- 看钟面写出时间
- 根据时间在钟面上画出时针和分针
- 时间单位的换算
-
分支3:时间的应用
- 估计时间:培养估计时间的能力。
- 时间顺序:理解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
- 解决问题:计算经过的时间。
-
八、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
-
中心主题: 数学广角——搭配(一)
-
分支1:简单事物的排列
- 排列:把几个不同的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
- 排列方法:固定位置法、交换位置法。
- 排列规律:有序思考,避免遗漏和重复。
- 练习题型:
- 用数字卡片摆出不同的两位数
- 几个小朋友站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
-
分支2:简单事物的组合
- 组合:从几个事物中选取一部分。
- 组合方法:列表法、连线法。
- 组合与排列的区别:组合不考虑顺序,排列考虑顺序。
- 练习题型:
- 用几种不同的钱币组成不同的钱数
- 几个小朋友互相赠送礼物,一共要送多少份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