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思维导图

《地理必修三思维导图》

一、 人口的变化

1. 人口的数量变化

1.1 人口增长历程

  • 缓慢增长阶段:农业革命前
  • 快速增长阶段:工业革命后
  • 增长速度放缓:20世纪后半叶

1.2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 传统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过渡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甚至负增长

1.3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原因

  • 生产力水平提高
  • 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 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 文化教育水平提高

2. 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

2.1 世界人口分布

  • 稠密区
    • 亚洲东部和南部
    • 欧洲西部
    • 北美洲东部
  • 稀疏区
    • 极端干旱地区
    • 高寒地区
    • 原始热带雨林地区
    • 地势崎岖的高山地区

2.2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 自然环境因素
    • 气候:温带、亚热带气候适宜
    • 地形:平原、低地适宜
    • 水源:沿河、沿湖地区适宜
    • 土壤:肥沃的土壤适宜
  • 社会经济因素
    •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稠密
    • 交通运输:便利的交通促进人口集聚
    • 历史文化: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基数大
    • 政策:政策导向影响人口迁移

3. 人口迁移

3.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 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并改变居住地,超过一定时间长度
  • 类型
    • 按迁移方向:国内迁移、国际迁移
    • 按迁移距离:长距离迁移、短距离迁移
    • 按迁移性质:自发性迁移、强制性迁移

3.2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 推拉因素
    • 推力:贫困、战争、自然灾害、环境恶化
    • 拉力: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更完善的教育医疗、更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 其他因素
    • 交通运输条件
    • 政策因素
    • 个人和家庭因素

3.3 人口迁移的影响

  • 对迁出地
    • 缓解人地矛盾
    • 人才流失、劳动力减少
    • 增加侨汇收入
  • 对迁入地
    • 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 增加就业压力
    • 带来文化融合
    • 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4. 人口合理容量

4.1 环境承载力

  • 概念:一定时期内,一个区域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 制约因素:资源、环境、科技水平、生活消费水平

4.2 环境人口容量

  • 概念: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 影响因素:资源状况(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文化消费水平
  • 意义:评估人口压力,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

二、 城市化

1.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1.1 城市化的含义

  • 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
  • 城市规模扩大
  • 乡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变

1.2 城市化的阶段

  • 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速度慢
  • 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速度快
  • 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速度放缓
  • 逆城市化阶段:城市人口向郊区和乡村转移

1.3 城市化的特点

  •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较低
  •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但增长缓慢甚至出现逆城市化

2. 城市化的影响

2.1 对经济的影响

  •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 促进就业
  • 促进科技创新
  • 提高生产效率

2.2 对社会的影响

  • 促进文化交流
  • 提高生活水平
  • 改善教育医疗条件
  • 但也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如犯罪率上升、交通拥堵)

2.3 对环境的影响

  • 资源消耗增加
  • 环境污染加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 生态破坏(土地占用、绿地减少)
  • 热岛效应

3. 城市化的合理发展

3.1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 资源节约利用
  • 环境保护

3.2 合理的城市规划

  • 功能分区明确
  • 交通网络完善
  • 绿地覆盖率高
  • 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3.3 发展小城镇和卫星城

  • 缓解大城市压力
  •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 增加就业机会

3.4 加强环境保护

  • 控制污染排放
  • 发展绿色产业
  •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三、 区域发展

1. 区域的概念和类型

1.1 区域的概念

  • 具有一定共同特征的地理单元

1.2 区域的类型

  • 自然区域:按照自然地理要素划分(如气候区、地形区、植被区)
  • 经济区域: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划分(如经济特区、工业区、农业区)
  • 文化区域:按照文化特征划分(如语言区、宗教区)
  • 综合区域: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划分

2. 区域差异

2.1 自然环境差异

  • 气候差异
  • 地形差异
  • 水资源差异
  • 土壤差异

2.2 社会经济差异

  •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 产业结构差异
  • 人口分布差异
  • 文化差异

3. 区域发展战略

3.1 区域合作

  • 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 促进资源流动
  • 提高区域竞争力

3.2 产业转移

  • 缓解发达地区压力
  • 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
  •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3.3 政策支持

  • 财政补贴
  • 税收优惠
  • 人才引进

3.4 可持续发展

  • 保护环境
  • 节约资源
  • 改善民生

4.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案例

4.1 我国西部大开发

  • 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 改善基础设施
  •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4.2 欧盟的区域发展政策

  • 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协调
  • 缩小区域差距
  • 提高整体竞争力

四、 资源与环境

1. 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1.1 资源的概念

  • 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

1.2 资源的分类

  •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
  • 人文资源:劳动力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

2. 资源问题

2.1 资源短缺

  • 人口增长过快
  • 资源利用效率低
  • 浪费严重

2.2 资源破坏

  • 过度开采
  • 不合理的利用方式
  • 环境污染

3. 环境问题

3.1 全球性环境问题

  • 气候变化
  • 臭氧层破坏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酸雨
  • 土地荒漠化

3.2 区域性环境问题

  • 水污染
  • 大气污染
  • 土壤污染
  • 固体废弃物污染

4. 可持续发展

4.1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公平性原则
  • 持续性原则
  • 共同性原则

4.2 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 节约资源
  • 保护环境
  • 发展循环经济
  • 加强国际合作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国宝大熊猫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