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下册思维导图

《历史七年级下册思维导图》

一、隋唐时期

1. 隋朝的建立与灭亡

  • 建立:
    •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 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南北统一。
  • 制度建设:
    • 三省六部制:
      • 中书省: 负责草拟政令。
      • 门下省: 负责审核政令。
      • 尚书省: 负责执行政令。
      • 六部隶属于尚书省,分管具体事务。
      •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 科举制:
      •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位的垄断,选拔有才能的人才。
      •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高了官员素质。
      • 加强了中央集权。
    • 均田制与租调制:
      • 调整土地分配,促进农业生产。
      •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 开皇之治:
    • 隋文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 大运河的开凿:
    •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满足统治者享乐。
    • 组成: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 影响:
      • 加强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全国统一。
      • 便利了物资运输和人员流动。
      • 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加剧了社会矛盾。
  • 隋炀帝的暴政:
    • 频繁发动战争,如征讨高句丽。
    • 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和运河。
    • 导致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爆发。
  • 隋朝灭亡:
    • 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2. 唐朝的兴盛

  • 唐朝建立:
    •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 贞观之治:
    • 唐太宗李世民虚心纳谏,任用贤才。
    •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 完善科举制,选拔人才。
    • 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 被称为“贞观之治”。
  • 武则天统治:
    •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任用贤才,打击豪门贵族。
    • 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
    • 继续推行科举制。
    •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 开元盛世:
    • 唐玄宗李隆基前期励精图治。
    • 任用贤相,如姚崇、宋璟。
    • 发展经济,文化繁荣。
    • 国力达到鼎盛,被称为“开元盛世”。
  • 唐朝由盛转衰:
    • 唐玄宗后期沉迷享乐,不理朝政。
    • 任用奸臣,如李林甫、杨国忠。
    • 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
    • 安史之乱爆发。

3. 唐朝的文化与对外交流

  • 文化繁荣:
    • 诗歌:
      • 李白:浪漫主义诗人。
      • 杜甫: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
      • 王维:山水田园诗人。
    • 书法:
      • 颜真卿:颜体。
      • 柳公权:柳体。
    • 绘画:
      • 阎立本:《步辇图》。
    • 史学:
      • 司马光:《资治通鉴》。
  • 对外交流:
    • 丝绸之路:
      • 唐朝与西亚、欧洲等地的贸易通道。
      • 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 鉴真东渡:
      • 鉴真和尚多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文化。
      • 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 玄奘西行:
      • 玄奘法师前往印度取经。
      • 带回大量佛经,促进了佛教文化的发展。
      • 著有《大唐西域记》。
    • 对外贸易:
      • 长安、广州等城市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 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商人。

4.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

  • 安史之乱:
    • 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
    • 唐朝由盛转衰。
  • 藩镇割据:
    • 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不服从中央政府。
    • 唐朝中央集权削弱。
  • 农民起义:
    • 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 加剧了唐朝的社会危机。
  • 唐朝灭亡:
    • 907年,朱温篡位,唐朝灭亡。
    • 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二、五代十国与辽宋夏金元时期

1. 五代十国

  • 五代:
    •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 都城位于中原地区。
  • 十国:
    • 位于南方和边疆地区,如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北汉等。
  • 特点:
    • 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 经济文化有所发展。

2. 北宋的建立与统治

  • 北宋建立:
    •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 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
  •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收兵权: 将地方军队收归中央,由皇帝直接控制。
    • 削相权: 分割宰相的权力,加强皇帝的权力。
    • 设转运使: 加强对地方财政的控制。
  • 重文轻武的政策:
    • 重视文官,抑制武将。
    • 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
  • 社会经济的发展:
    • 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发展。
    • 出现了纸币“交子”。
    • 城市经济繁荣。

3. 辽、宋、夏、金的并立

  • 辽:
    • 契丹族建立,与北宋并立。
    • 采取“一国两制”的管理模式。
  • 西夏:
    • 党项族建立,与北宋、辽并立。
  • 金:
    • 女真族建立,灭辽、攻灭北宋。
    • 南宋建立后,与南宋对峙。
  • 澶渊之盟:
    • 北宋与辽签订和约。
    • 北宋每年向辽进贡岁币。
    • 双方维持了长期的和平局面。
  • 宋金对峙:
    • 金灭北宋后,南宋建立,与金对峙。
    • 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纳贡。

4. 元朝的统一与统治

  • 元朝建立:
    • 1271年,忽必烈正式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
  • 统一全国:
    • 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
    • 1279年,崖山海战,南宋残余势力被消灭,元朝统一全国。
  • 行省制度:
    • 在地方设置行省,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 奠定了中国行省制度的基础。
  • 民族政策:
    • 将人分为不同等级,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 社会经济的发展:
    • 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发展。
    • 开凿了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
  • 对外交流:
    • 马可·波罗来华。
    • 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 元朝的衰落:
    • 统治腐败,民族矛盾激化。
    • 农民起义爆发,如红巾军起义。

三、民族交往与区域开发

  • 民族交往:
    • 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学习,促进了民族融合。
    • 少数民族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区域开发:
    • 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逐渐超过北方。
    • 边疆地区得到开发,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 影响:
    •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 丰富了中华文化。
    •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数学四年级下册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