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数学思维导图
《一年级上数学思维导图》
一、数与运算
1. 20以内数的认识
1.1 数的意义
- 计数:认识1-20各数,能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 读数:能正确读出1-20各数。
- 写数:能正确写出1-20各数。
- 数的顺序:
- 前后关系:理解一个数的前面和后面的数。
- 大小比较: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使用“大于”、“小于”、“等于”号。
- 基数与序数:理解基数和序数的不同含义。
1.2 数的组成
- 十和几: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 数的分解与组成:例如:13可以分解为10和3,或者分解为7和6等。
- 数位: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知道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2. 20以内的加法
2.1 加法的意义
- 合并:理解加法的合并含义,例如:把两部分合起来。
- 增加:理解加法的增加含义,例如:增加几个。
2.2 加法计算
- 5以内的加法: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法,如1+1,2+3。
- 10以内的加法: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法,如5+3,2+7。
-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 凑十法:掌握凑十法,例如:9+5,将5分成1和4,9+1=10,10+4=14。
- 破十法(不常用,但可作为拓展):了解破十法,例如:8+5,将8分成3和5,5+5=10,10+3=13。
- 加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加数、加数、和。
3. 20以内的减法
3.1 减法的意义
- 去掉:理解减法的去掉含义,例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
- 减少:理解减法的减少含义,例如:减少几个。
3.2 减法计算
- 5以内的减法:熟练计算5以内的减法,如3-1,5-2。
- 10以内的减法:熟练计算10以内的减法,如8-3,9-4。
-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 破十法:掌握破十法,例如:13-5,将13分成10和3,10-5=5,5+3=8。
- 平十法:了解平十法,例如:13-5,先13-3=10,再10-2=8。
- 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了解被减数、减数、差。
4. 加减法的关系
- 互逆关系:理解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例如:知道3+2=5,就能知道5-2=3,5-3=2。
- 解决问题:运用加减法的互逆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图形与几何
1. 认识图形
1.1 立体图形
- 长方体: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 正方体: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 圆柱:认识圆柱的特征。
- 球:认识球的特征。
1.2 平面图形
- 长方形: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 正方形: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 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 圆形:认识圆形的特征。
1.3 图形的拼组
- 用立体图形拼组: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拼搭简单的物体。
- 用平面图形拼组: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拼搭简单的图形。
2. 位置与方向
2.1 上下、前后、左右
- 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词的含义。
- 能用上、下、前、后、左、右等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1. 分类
- 按颜色分类:能按颜色对物体进行分类。
- 按形状分类:能按形状对物体进行分类。
- 按用途分类:能按用途对物体进行分类。
2. 简单的统计
- 象形统计图: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能根据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 表格统计:认识简单的表格统计图,能根据表格统计图描述数据。
四、实践与应用
1. 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 理解题意:能读懂简单的数学问题。
- 选择方法:能选择合适的加法或减法解决问题。
- 列式计算:能正确列出算式并计算。
- 检查答案:养成检查答案的习惯。
2. 数学活动
- 数数游戏:通过数数游戏巩固数的认识。
- 图形拼组游戏:通过图形拼组游戏巩固图形的认识。
- 统计游戏:通过统计游戏巩固统计的知识。
- 购物模拟:通过购物模拟练习加减法的应用。
五、学习习惯培养
1. 认真听讲
- 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老师讲解。
- 积极思考,主动提问。
2. 独立思考
3. 规范书写
4. 及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