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思维导图》
一、 总览:古诗学习体系构建
* 1.1 **核心目标:**
* 1.1.1 积累背诵:经典诗歌熟记于心
* 1.1.2 理解赏析:掌握诗歌意象、情感
* 1.1.3 文化熏陶: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 1.1.4 表达运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 1.2 **学习方法:**
* 1.2.1 反复诵读:建立语感
* 1.2.2 查阅注释:扫清字词障碍
* 1.2.3 图像联想:辅助理解意境
* 1.2.4 情感体验:感受诗人的情感
* 1.2.5 创作模仿:尝试诗歌创作
* 1.3 **学习资源:**
* 1.3.1 教材课本:基础内容
* 1.3.2 诗词选集:拓展阅读
* 1.3.3 网络资源:诗词网站、APP
* 1.3.4 名家讲座:深入解析
* 1.4 **评价标准:**
* 1.4.1 背诵数量:记忆能力
* 1.4.2 理解深度:鉴赏能力
* 1.4.3 表达能力:运用能力
二、 古诗分类与代表作品
* 2.1 **按朝代:**
* 2.1.1 唐诗:
* 2.1.1.1 代表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
* 2.1.1.2 代表作品:
* 《静夜思》(李白)
* 《春夜喜雨》(杜甫)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 2.1.2 宋词:
* 2.1.2.1 代表诗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 2.1.2.2 代表作品: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 2.1.3 其他朝代:
* 2.1.3.1 汉乐府:《长歌行》
* 2.1.3.2 南北朝:《敕勒歌》
* 2.1.3.3 明清:《石灰吟》(于谦)
* 2.2 **按题材:**
* 2.2.1 写景诗:
* 2.2.1.1 春景:《春晓》(孟浩然)
* 2.2.1.2 夏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 2.2.1.3 秋景:《山行》(杜牧)
* 2.2.1.4 冬景:《江雪》(柳宗元)
* 2.2.2 咏物诗:
* 2.2.2.1 梅花:《梅花》(王安石)
* 2.2.2.2 竹子:《竹石》(郑燮)
* 2.2.2.3 石灰:《石灰吟》(于谦)
* 2.2.3 抒情诗:
* 2.2.3.1 思乡:《静夜思》(李白)
* 2.2.3.2 送别:《赠汪伦》(李白)
* 2.2.3.3 爱国:《示儿》(陆游)
* 2.2.4 边塞诗:
* 2.2.4.1 《凉州词》(王之涣)
* 2.2.4.2 《出塞》(王昌龄)
三、 古诗鉴赏技巧
* 3.1 **理解意象:**
* 3.1.1 常见意象:明月、杨柳、流水、落花、鸿雁
* 3.1.2 意象象征:
* 明月:思乡、团圆
* 杨柳:离别
* 落花:衰败、伤感
* 3.2 **分析情感:**
* 3.2.1 诗人情感:喜悦、忧愁、思念、悲愤
* 3.2.2 情感表达: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 3.3 **品味语言:**
* 3.3.1 炼字炼句:精炼传神
* 3.3.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问
* 3.3.3 语言风格:豪放、婉约、清新、质朴
* 3.4 **把握主旨:**
* 3.4.1 诗歌主题: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
* 3.4.2 时代背景: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四、 古诗背诵与记忆方法
* 4.1 **分段记忆:**
* 4.1.1 按句划分:逐句攻破
* 4.1.2 按段理解:整体把握
* 4.2 **反复诵读:**
* 4.2.1 朗读:加深印象
* 4.2.2 背诵:巩固记忆
* 4.3 **图像联想:**
* 4.3.1 将诗句转化为图像:增强记忆
* 4.3.2 构建故事情节:帮助理解
* 4.4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 4.4.1 及时复习:防止遗忘
* 4.4.2 间隔复习:提高效率
五、 古诗学习拓展
* 5.1 **诗词创作:**
* 5.1.1 模仿创作:学习写作技巧
* 5.1.2 独立创作:表达个人情感
* 5.2 **诗词吟唱:**
* 5.2.1 了解古诗吟唱方法:感受诗歌韵律
* 5.2.2 尝试吟唱:提升艺术修养
* 5.3 **诗词故事:**
* 5.3.1 了解诗人故事:加深理解
* 5.3.2 阅读诗词相关书籍:拓展知识
* 5.4 **诗词游戏:**
* 5.4.1 诗词接龙:锻炼反应能力
* 5.4.2 飞花令:考验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