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思维导图

《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思维导图》

一、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 植物的生殖

1.1 无性生殖

1.1.1 定义: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1.2 常见方式:
  • 扦插: 剪取植物的茎、叶、根等,插入土壤或水中,使其生根发芽。
  • 嫁接: 将一个植物的枝或芽(接穗)接到另一个植物的茎或根(砧木)上,使它们结合在一起生长。
  • 压条: 将植物的枝条弯曲埋入土壤中,待其生根后与母体分离。
  • 组织培养: 从植物体内分离出小块组织或细胞,在无菌条件下,培养成完整的植株。
1.1.3 优点: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
1.1.4 缺点:后代变异性小,适应环境能力弱。

1.2 有性生殖

1.2.1 定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2.2 花的结构:
  • 花托: 支撑花的各个部分。
  • 花萼: 保护花蕾。
  • 花瓣: 吸引昆虫传粉。
  • 雄蕊: 产生花粉,包含花药和花丝。
  • 雌蕊: 接受花粉,包含柱头、花柱和子房。
1.2.3 传粉:
  • 自花传粉: 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头上。
  • 异花传粉: 花粉落在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 风媒花: 花小,颜色不鲜艳,花粉多而轻,柱头有粘性或呈羽毛状。
    • 虫媒花: 花大,颜色鲜艳,有香味,花粉有粘性,柱头有粘性。
1.2.4 受精:花粉管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1.2.5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 子房: 发育成果实。
  • 胚珠: 发育成种子。
  • 受精卵: 发育成胚。
1.2.6 种子的结构:
  • 种皮: 保护种子内部结构。
  • 胚: 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
  • 子叶: 储存营养物质。

2.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2.1 有性生殖

2.1.1 受精方式:
  • 体外受精: 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结合。
  • 体内受精: 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内结合。
2.1.2 发育方式:
  • 卵生: 卵在体外孵化。
  • 胎生: 胚胎在母体内发育。

2.2 无性生殖

2.2.1 分裂生殖: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个体。
2.2.2 出芽生殖:从母体长出芽体,芽体逐渐长大,与母体分离形成新个体。
2.2.3 断裂生殖:身体断裂成几段,每段都可发育成新个体。

2.3 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2.3.1 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2.3.2 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相似。
2.3.3 两栖动物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

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 遗传

1.1 遗传物质:DNA

1.1.1 DNA 的结构:双螺旋结构,由脱氧核苷酸组成。
1.1.2 基因: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决定生物的性状。

1.2 染色体

1.2.1 染色体的组成:DNA和蛋白质。
1.2.2 染色体的数量:每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

1.3 遗传的概念:亲代与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

2. 变异

2.1 变异的概念: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2.2 变异的类型:

2.2.1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2.2.2 不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2.3 变异的意义: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使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3. 人的遗传

3.1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 女性: XX
  • 男性: XY

3.2 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以遗传给后代。

  • 类型: 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3.3 禁止近亲结婚:近亲结婚生育患遗传病后代的几率较高。

三、生物与环境

1. 生态系统

1.1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1.2 生态系统的组成:

  • 非生物成分: 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 生物成分:
    • 生产者: 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 消费者: 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动物。
    • 分解者: 指腐生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

1.3 食物链和食物网

1.3.1 食物链: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联系。
1.3.2 食物网: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的复杂网络。
1.3.3 能量流动: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逐级递减。

1.4 生态系统的类型

1.4.1 森林生态系统
1.4.2 草原生态系统
1.4.3 湿地生态系统
1.4.4 海洋生态系统
1.4.5 农田生态系统

1.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5.1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1.5.2 影响因素:生物种类和数量、环境条件等。

2. 环境保护

2.1 环境污染

2.1.1 大气污染
2.1.2 水污染
2.1.3 土壤污染
2.1.4 噪声污染
2.1.5 固体废弃物污染

2.2 保护生物多样性

2.2.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2.2 保护措施:
  • 建立自然保护区: 保护生物及其栖息地。
  • 迁地保护: 将生物迁出原栖息地,进行人工饲养和繁殖。
  •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 法律保护: 制定法律法规,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2.3 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