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级下思维导图》
一、生物与环境
1. 生态系统
1.1 定义
- 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 具有一定的范围
1.2 组成成分
- 非生物成分:
- 阳光
- 空气
- 水
- 土壤
- 温度
- 生物成分:
- 生产者:
-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 自养生物
- 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 消费者:
- 动物
- 异养生物
- 以生产者为食(初级消费者)
- 以其他消费者为食(次级、三级消费者)
- 分解者:
- 细菌、真菌等
- 分解动植物遗体、排出物
-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 促进物质循环
- 生产者:
1.3 类型
- 森林生态系统
- 草原生态系统
- 淡水生态系统(湖泊、河流、池塘)
- 海洋生态系统
- 农田生态系统
1.4 功能
- 能量流动
- 单向流动
- 逐级递减
- 物质循环
- 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 依赖于分解者的作用
- 信息传递
- 物理信息(光、声、温度、湿度)
- 化学信息(气味、分泌物)
- 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
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1 自我调节能力
-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 调节能力有限,与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关
- 生物种类越多,数量越大,调节能力越强
2.2 影响因素
- 环境污染: 破坏生态平衡
- 过度开发利用: 导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
- 外来物种入侵: 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生物多样性
3.1 定义
- 生物圈内所有生命形式的总和
- 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2 价值
- 直接价值: 提供食物、药物、工业原料等
- 间接价值: 维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净化环境等
- 潜在价值: 未知的用途,可能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
3.3 保护
- 就地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
- 迁地保护: 建立动物园、植物园、基因库等
- 提高保护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制定法律法规
二、人体的生命活动
1. 人的消化和吸收
1.1 消化系统
- 组成:
- 消化道
- 口腔
- 咽
- 食道
- 胃
- 小肠
- 大肠
- 肛门
- 消化腺
- 唾液腺
- 胃腺
- 肠腺
- 肝脏
- 胰腺
- 消化道
- 功能:
- 摄取食物
- 消化食物
- 吸收营养
- 排出废物
1.2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 口腔:
- 牙齿的咀嚼
- 舌的搅拌
- 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
- 胃:
- 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初步分解蛋白质
- 小肠:
- 主要消化场所
- 胰液、胆汁、肠液共同作用
- 彻底分解糖类、蛋白质、脂肪
- 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绒毛)
- 大肠:
- 吸收少量水、无机盐、维生素
- 形成粪便
- 吸收的营养物质:
-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无机盐、维生素、水
2. 人的呼吸
2.1 呼吸系统
- 组成:
- 呼吸道
- 鼻
- 咽
- 喉
- 气管
- 支气管
- 肺
- 呼吸道
- 功能:
- 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
2.2 呼吸过程
-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
- 呼吸运动(肋间肌、膈肌)
- 吸气:肋骨上升,膈肌下降,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
- 呼气:肋骨下降,膈肌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
-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扩散)
- 氧气进入血液
- 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 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气体扩散)
- 氧气进入组织细胞
- 二氧化碳进入血液
3. 人的循环
3.1 循环系统
- 组成:
- 心脏
- 血管
- 动脉
- 静脉
- 毛细血管
- 血液
- 功能:
- 运输氧气、营养物质
- 运走二氧化碳、废物
3.2 血液循环
- 体循环:
- 左心室 → 主动脉 → 各级动脉 → 毛细血管 → 各级静脉 → 上下腔静脉 → 右心房
- 肺循环:
- 右心室 → 肺动脉 → 肺部毛细血管 → 肺静脉 → 左心房
3.3 血液
- 组成:
- 血浆
- 血细胞
- 红细胞:运输氧气
- 白细胞:防御保护
- 血小板:止血、凝血
4. 人的排泄
4.1 排泄途径
- 呼吸系统: 排出二氧化碳、少量水
- 皮肤: 排出汗液(水、无机盐、尿素)
- 泌尿系统: 排出尿液(水、无机盐、尿素)
4.2 泌尿系统
- 组成:
- 肾脏(形成尿液)
- 输尿管
- 膀胱(储存尿液)
- 尿道
5.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5.1 神经系统
- 组成:
- 脑
- 脊髓
- 神经
- 神经调节:
- 反射
- 反射弧(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 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5.2 内分泌系统
- 组成:
- 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
- 激素调节:
- 激素
- 通过血液运输
-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 调节生长、发育、生殖等
5.3 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
- 相互协调,相互影响
-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三、人的生殖和发育
1. 生殖系统
1.1 男性生殖系统
- 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 附睾
- 输精管
- 精囊腺
- 前列腺
- 阴茎
1.2 女性生殖系统
- 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 输卵管
- 子宫
- 阴道
2. 受精、妊娠和分娩
2.1 受精
-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 在输卵管内完成
2.2 妊娠
- 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胚胎
- 胚胎在子宫内发育
- 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2.3 分娩
- 胎儿成熟后,从母体产出
3. 青春期发育
3.1 生理变化
- 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 性器官发育成熟
- 出现第二性征
3.2 心理变化
- 独立意识增强
- 情绪波动较大
- 对异性产生兴趣
4. 遗传和变异
4.1 染色体、DNA和基因
- 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 DNA:遗传物质
- 基因: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4.2 遗传
- 亲子之间的相似性
- 基因的传递
4.3 变异
- 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
- 基因突变
- 环境因素的影响
5.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5.1 环境污染
- 空气污染
- 水污染
- 土壤污染
- 噪声污染
- 光污染
5.2 生态破坏
- 森林砍伐
- 草原退化
- 湿地破坏
- 生物多样性减少
5.3 保护环境的措施
-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 保护自然资源
- 节约能源
- 植树造林
- 提高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