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五思维导图》
一、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1. 烷烃
- 结构特点:
- 仅含C-C单键和C-H键
- 所有原子均为σ键连接
- C原子呈四面体结构(sp³杂化)
- 命名:
- 最长碳链定主链
- 编号力求取代基位次和最小
- 相同基团合并写,位置编号齐标明
- 简单在前,复杂在后
- 物理性质:
- 沸点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升高
- 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 烷烃密度小于水,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化学性质:
- 取代反应(卤代反应)
- 条件:光照
- 机理:自由基链式反应
- 可能生成多种取代产物
- 氧化反应(燃烧)
- 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碳或水
- 取代反应(卤代反应)
- 重要用途:
- 燃料
- 化工原料
2. 烯烃和炔烃
- 结构特点:
- 烯烃:含C=C双键 (σ键 + π键)
- 炔烃:含C≡C三键 (σ键 + 2π键)
- C=C和C≡C键周围的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 C=C 和 C≡C 中的 π 键易断裂
- 命名:
- 与烷烃类似,但需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
- 主链必须包含双键或三键
- 物理性质:
- 与烷烃类似,沸点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升高
- 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烯烃/炔烃,沸点高于烷烃
- 化学性质:
- 加成反应
- 与H₂、卤素单质、HX、H₂O等加成
- 反应条件因反应物而异 (催化剂/加热/酸催化等)
- 氧化反应
- 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检验双键/三键)
- 臭氧氧化
- 加聚反应
- 单体通过C=C断裂连接成高分子化合物
- 加成反应
- 重要用途:
- 化工原料 (乙烯、丙烯等)
- 合成高分子材料
3. 苯及其同系物
- 结构特点:
- 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 六个C原子及六个H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 每个C原子采取sp²杂化
- C-C键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
- 存在离域π键,增加了苯的稳定性
- 命名:
- 直接命名法
- 取代命名法
- 物理性质:
-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 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
- 良好的有机溶剂
- 化学性质:
- 取代反应
- 卤代反应 (溴代、氯代)
- 条件:FeBr₃或FeCl₃催化剂
-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
- 硝化反应
- 条件: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
-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
- 磺化反应
- 卤代反应 (溴代、氯代)
- 加成反应
- 与H₂加成
- 条件:镍催化剂、加热、加压
- 生成环己烷
- 与H₂加成
- 氧化反应
- 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黑烟
-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取代反应
- 同系物性质:
- 与苯相似,但侧链易被氧化
- 侧链越长,反应活性越高
- 重要用途:
- 化工原料
- 溶剂
4. 卤代烃
- 结构特点:
-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
- 命名:
- 命名类似于烷烃,但要标明卤素原子的位置
- 物理性质:
- 卤代烃的沸点随卤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化学性质:
- 取代反应
- 卤原子被羟基(-OH)取代,生成醇
- 条件:氢氧化钠水溶液/水解
- 消去反应
- 从邻位的碳原子上脱去卤素和氢原子,生成烯烃
- 条件: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
- 取代反应
- 重要用途:
- 化工原料
- 溶剂
- 制冷剂
5. 醇和酚
- 醇的结构特点:
- 分子中含有羟基(-OH),羟基与烷基或环烷基相连
- 酚的结构特点:
- 分子中含有羟基(-OH),羟基直接与苯环相连
- 醇的命名:
- 类似于烷烃,选择包含羟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 酚的命名:
- 直接命名或取代命名
- 醇的物理性质:
- 低级醇易溶于水
- 沸点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升高
- 酚的物理性质:
- 常温下为固体,有特殊气味
- 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醇的化学性质:
- 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醇盐和氢气
- 取代反应:羟基被卤素原子取代
- 消去反应:生成烯烃或醚
- 氧化反应:被催化氧化生成醛或酮
- 酚的化学性质:
- 酸性:弱酸性,能与强碱反应
- 取代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或硝基取代
- 与三氯化铁反应:显紫色
- 重要用途:
- 醇:溶剂、消毒剂、燃料、化工原料
- 酚:消毒剂、防腐剂、化工原料
6. 醛和酮
- 结构特点:
- 含有羰基(C=O)
- 醛:羰基连接一个H原子和一个烷基/芳基
- 酮:羰基连接两个烷基/芳基
- 命名:
- 醛:以含有醛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醛基位置编号为1
- 酮:选择包含羰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标明羰基位置
- 物理性质:
- 低级醛/酮具有刺激性气味
- 低级醛/酮能溶于水
- 化学性质:
- 加成反应:与H₂、HCN等加成
- 氧化反应:被氧化成羧酸
- 银镜反应(银氨溶液):醛基能使银氨溶液还原为银单质
- 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醛基能使新制氢氧化铜还原为氧化亚铜
- 还原反应:被还原成醇
- 重要用途:
- 化工原料
- 药物合成
- 香料
7. 羧酸
- 结构特点:
- 含有羧基(-COOH)
- 命名:
- 选择包含羧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羧基位置编号为1
- 物理性质:
- 低级羧酸具有刺激性气味
- 低级羧酸能溶于水
- 化学性质:
- 酸性:具有酸的通性,能与活泼金属、碱、盐等反应
- 酯化反应: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
- 重要用途:
- 化工原料
- 食品防腐剂
- 药物合成
8. 酯
- 结构特点:
- 羧酸分子中的羟基被烷氧基取代形成的化合物
- 命名:
- 某酸某酯
- 物理性质:
- 具有香味的液体或固体
-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化学性质:
- 水解反应: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醇和羧酸/羧酸盐
- 重要用途:
- 溶剂
- 香料
- 增塑剂
二、有机合成与推断
- 常用反应类型:
- 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酯化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
- 官能团转化:
- 醇 → 醛/酮 → 羧酸
- 卤代烃 → 醇 → 烯烃
- 烯烃 → 醇 → 醚
- 苯 → 苯的衍生物
- 逆推法:
- 从目标产物出发,逆推合成路线
- 寻找关键的官能团,分析其来源
- 顺推法:
- 从已知原料出发,推断可能发生的反应及产物
- 组合法:
- 结合逆推法和顺推法,确定最佳合成路线
- 解题技巧:
- 关注反应条件,判断反应类型
- 注意官能团的性质和相互影响
- 运用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等原理
- 书写规范的反应方程式
三、有机波谱分析
- 红外光谱 (IR):
- 反映分子中化学键的振动情况
- 可以确定分子中存在的官能团 (如-OH, C=O, C≡C, C-H等)
- 特征吸收峰:O-H (3600-3200 cm⁻¹), C=O (1800-1650 cm⁻¹)
- 核磁共振氢谱 (¹H NMR):
- 反映分子中氢原子的化学环境
- 化学位移 (δ):氢原子吸收峰的位置,与氢原子周围的电负性有关
- 峰面积:与氢原子的数目成正比
- 峰的裂分:与相邻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数目有关 (n+1规律)
- 质谱 (MS):
- 测定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离子峰)
- 碎片离子峰:反映分子断裂的位置和方式
- 通过分析碎片离子峰,可以推断分子的结构
四、高分子化合物
- 概念:
- 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
- 由许多重复单元组成
- 分类:
- 按来源:天然高分子、合成高分子、天然高分子衍生物
- 按组成:有机高分子、无机高分子
- 按用途:结构高分子、功能高分子
- 聚合反应:
- 加聚反应:小分子单体通过不饱和键连接成高分子
- 缩聚反应:小分子单体连接成高分子,同时生成小分子 (如水)
- 高分子材料的性质:
- 强度、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绝缘性等
- 受分子结构和组成的影响
- 重要高分子材料:
- 塑料 (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
- 橡胶 (天然橡胶、合成橡胶)
- 纤维 (天然纤维、合成纤维)
-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 包装材料、建筑材料、医疗器械、交通工具等
- 环境保护:
- 高分子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 开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