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思维导图七上
《生物思维导图七上》
I. 生命的世界
A. 生物与环境
1. 生物的特征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获取营养的方式:自养型、异养型
- 营养物质的作用:提供能量、构建身体
- 举例: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摄食
b. 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 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 氧气的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
- 不同生物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 举例:人体的呼吸、植物的呼吸
c. 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 排泄的途径:呼吸、排汗、排尿等
- 排泄的意义:维持体内环境稳定
- 举例:人体排汗、植物落叶
d. 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 感受器的作用:感受刺激
- 神经系统的作用:传递和处理信息
- 效应器的作用:产生反应
- 举例:含羞草的触碰反应、动物的逃避行为
e. 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 生长:体积增大、细胞增多
- 繁殖:产生新的个体
- 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 举例:植物的种子繁殖、动物的卵生
f.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 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
- 变异: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性
- 遗传和变异的意义:适应环境,进化发展
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a. 生物生存的基本环境要素
-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 生物因素: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b. 环境影响生物的分布
- 不同环境适合不同生物生存
- 环境变化可能导致生物迁徙或死亡
- 举例:沙漠中仙人掌的分布、极地地区企鹅的分布
c. 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和生理
- 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
- 适应环境的生理功能
- 举例:高原地区人的红细胞增多、沙漠植物根系发达
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a.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生物通过形态、生理和行为适应环境
- 适应是相对的,有一定限度
- 举例:鱼类的鳍、候鸟的迁徙
b.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 生物改变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生存
- 生物对环境的破坏
- 举例:蚯蚓疏松土壤、森林涵养水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B. 调查身边生物
1. 调查的步骤
a. 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 制定调查方案
c. 实施调查
d. 整理和分析资料
2. 调查的方法
a. 观察法
- 直接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和行为
- 使用工具辅助观察,如放大镜、显微镜
b. 查阅资料法
c. 访问法
d. 测量法
II.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A.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 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
a. 显微镜的发明
b. 细胞学说的建立
- 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 细胞学说的内容:
-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 多细胞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2.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a. 动物细胞的结构
- 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 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
-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生命活动
-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b. 植物细胞的结构
- 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 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
-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生命活动
-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
-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 液泡:储存物质
c. 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3. 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a. 细胞的分裂
b. 细胞的生长
c. 细胞的分化
B. 组织、器官和系统
1. 动物和植物的主要组织
a. 动物的主要组织
- 上皮组织:保护、分泌、吸收
- 结缔组织:连接、支持、营养
- 肌肉组织:收缩、舒张
- 神经组织:感受刺激、传递信息
b. 植物的主要组织
- 保护组织:保护内部结构
- 营养组织:储存营养物质、进行光合作用
- 输导组织: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
- 分生组织:具有分裂能力,产生新的细胞
2. 器官
a. 器官的概念
-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而成
- 能够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
b. 植物的主要器官
c. 动物的主要器官
3. 系统
a. 系统的概念
- 由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而成
- 能够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理功能
b. 人体的八大系统
-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
C. 生物体结构层次的概括
1.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III.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A. 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1. 生物圈的概念
- 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 最大的生态系统
2. 生物圈的范围
B. 生物圈的成分
1. 生物成分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2. 非生物成分
a. 阳光
b. 空气
c. 水
d. 温度
e. 土壤
C. 生态系统
1. 生态系统的概念
2. 生态系统的类型
a. 森林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湿地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e. 农田生态系统
3. 生态系统的组成
a. 非生物成分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d. 分解者
4. 食物链和食物网
a. 食物链
-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
-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b. 食物网
- 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的复杂网络
- 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
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
- 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有限度
b. 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IV.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A. 光合作用
1. 概念
-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 公式
- 二氧化碳 + 水 --(光能, 叶绿体)--> 有机物 + 氧气
3. 意义
- 为生物圈提供能量和有机物
- 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B. 呼吸作用
1. 概念
-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 公式
- 有机物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3. 意义
C.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1.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
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维持大气成分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