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思维导图生活中的数》
中心主题:生活中的数
分支一:计数与认数
- 一级分支:实物计数
- 二级分支:身边物品计数
- 三级分支:数量小于10
- 示例:铅笔盒里的铅笔数量 (1-5)
- 示例:书包里的书本数量 (1-3)
- 示例:桌子上的橡皮数量 (1-2)
- 三级分支:数量大于10,小于20
- 示例:教室里的学生人数 (15-18)
- 示例:一盒彩笔的数量 (12)
- 示例:一堆积木的数量 (11-19)
- 三级分支:策略:按组计数
- 解释:将多个物品分成小组,例如每5个一组,然后计算组数和剩余数量,最后相加。
- 示例:糖果分成5个一组,有3组,还剩2个,总共17个。
- 三级分支:数量小于10
- 二级分支:身体部位计数
- 三级分支:固定数量
- 示例:眼睛的数量 (2)
- 示例:手的数量 (2)
- 示例:脚的数量 (2)
- 示例:手指的数量 (10)
- 示例:脚趾的数量 (10)
- 三级分支:关联性计数
- 示例:用一只手握住5个手指。
- 示例:用两只手握住10个手指。
- 三级分支:固定数量
- 二级分支:身边物品计数
- 一级分支:数字的读写
- 二级分支:阿拉伯数字
- 三级分支:0-10的读写
- 练习:认读数字卡片。
- 练习:在田字格中书写数字。
- 三级分支:11-20的读写
- 练习:认识十位和个位的概念。
- 练习:分解数字,例如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
- 三级分支:0-10的读写
- 二级分支:汉字数字
- 三级分支:一到十的读写
- 练习:将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对应。
- 练习:用汉字写出生活中的数量,例如“一支笔”,“两本书”。
- 三级分支:一到十的读写
- 二级分支:阿拉伯数字
- 一级分支:数序与大小比较
- 二级分支:数序
- 三级分支:正数
- 练习:按顺序排列数字卡片。
- 游戏:数字接龙。
- 三级分支:倒数
- 练习:从10倒数到0。
- 游戏:倒计时游戏。
- 三级分支:正数
- 二级分支:大小比较
- 三级分支:多与少
- 比较两堆物品的数量,判断哪堆多,哪堆少。
- 使用“多于”,“少于”等词语描述数量关系。
- 三级分支:大于、小于和等于
- 使用符号“>”,“<”,“=”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
- 练习: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并用符号连接。
- 三级分支:应用:排队问题
- 结合实际情境,例如排队买票,理解“第几个”的概念,并判断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 三级分支:多与少
- 二级分支:数序
分支二:数的运用
- 一级分支:加法
- 二级分支:理解加法的含义
- 三级分支:合并
- 示例:把3个苹果和2个苹果放在一起,共有几个苹果? (3+2=5)
- 利用实物操作,帮助理解加法的过程。
- 三级分支:增加
- 示例:原来有4个气球,又买了3个,现在有几个气球? (4+3=7)
- 结合生活情境,例如得到奖励,获得更多东西。
- 三级分支:合并
- 二级分支:10以内的加法
- 三级分支:口算
- 练习:反复练习10以内的加法口算。
- 游戏:快速问答,提高口算速度。
- 三级分支:加法应用题
- 示例:小明有2支铅笔,小红有3支铅笔,他们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 练习:分析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
- 三级分支:口算
- 二级分支:20以内的加法
- 三级分支:进位加法
- 方法:凑十法,例如8+5=8+2+3=10+3=13
- 利用小棒或者计数器,帮助理解进位的过程。
- 三级分支:20以内加法应用题
- 示例:树上有9只小鸟,又飞来了6只,现在树上有多少只小鸟?
- 练习:用画图的方式辅助理解题意。
- 三级分支:进位加法
- 二级分支:理解加法的含义
- 一级分支:减法
- 二级分支:理解减法的含义
- 三级分支:去掉
- 示例:有5个苹果,吃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苹果? (5-2=3)
- 利用实物操作,帮助理解减法的过程。
- 三级分支:减少
- 示例:原来有8本书,送给朋友3本,现在有几本书? (8-3=5)
- 结合生活情境,例如失去或者减少。
- 三级分支:去掉
- 二级分支:10以内的减法
- 三级分支:口算
- 练习:反复练习10以内的减法口算。
- 游戏:抢答游戏,提高口算速度。
- 三级分支:减法应用题
- 示例:小华有7个气球,打破了3个,还剩下几个气球?
- 练习:分析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
- 三级分支:口算
- 二级分支:20以内的减法
- 三级分支:退位减法
- 方法:破十法,例如13-5=13-3-2=10-2=8
- 利用小棒或者计数器,帮助理解退位的过程。
- 三级分支:20以内减法应用题
- 示例:有15个小朋友在玩游戏,走了7个,还剩下几个小朋友?
- 练习:用画图的方式辅助理解题意。
- 三级分支:退位减法
- 二级分支:理解减法的含义
- 一级分支:解决问题
- 二级分支:简单加减法应用
- 三级分支:购物问题
- 示例:一个铅笔盒5元,一支铅笔2元,买一个铅笔盒和一支铅笔一共需要多少钱?
- 练习:模拟购物场景,进行实际操作。
- 三级分支:分配问题
- 示例:有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苹果?(虽然一年级未正式学习除法,但可用连减法解决)
- 练习:用实物进行分配,理解平均分配的概念。
- 三级分支:购物问题
- 二级分支:观察与发现
- 三级分支:规律探索
- 示例:找出数列中的规律,例如1,3,5,(),()。
- 练习:观察生活中的规律,例如红绿灯的变化,日历的排列。
- 三级分支:图形与数量
- 示例:数出图形中的三角形、正方形等的数量。
- 练习:用图形表示数量关系。
- 三级分支:规律探索
- 二级分支:简单加减法应用
分支三: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 一级分支:时间
- 二级分支:认识钟表
- 三级分支:整点时刻
- 认读钟表上的整点时刻,例如1点,2点,等等。
- 练习:用钟表模型拨出指定的整点时刻。
- 三级分支:半点时刻
- 认读钟表上的半点时刻,例如1点半,2点半,等等。
- 练习:用钟表模型拨出指定的半点时刻。
- 三级分支:整点时刻
- 二级分支:认识日期
- 三级分支:年、月、日、星期
- 认识日历上的年、月、日、星期。
- 练习:查找今天的日期,明天的日期,等等。
- 三级分支:年、月、日、星期
- 二级分支:时间观念
- 三级分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 例如:起床、刷牙、吃早餐。
- 练习: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 三级分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 二级分支:认识钟表
- 一级分支:金钱
- 二级分支:认识人民币
- 三级分支:常见面值
- 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
- 练习:辨认人民币的真伪。
- 三级分支:简单换算
- 例如:10个1元可以换1个10元。
- 练习:进行简单的换算。
- 三级分支:常见面值
- 二级分支:购物
- 三级分支:付款与找零
- 练习:模拟购物场景,进行付款和找零。
- 计算:购买物品所需的金额。
- 三级分支:付款与找零
- 二级分支:认识人民币
- 一级分支:测量
- 二级分支:长度测量
- 三级分支:非标准单位
- 用手、脚等身体部位作为测量单位。
- 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 三级分支:标准单位(初步感知)
- 初步认识厘米和米。
- 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 三级分支:非标准单位
- 二级分支:重量测量(初步感知)
- 三级分支:轻与重
- 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
- 用手感受物体的重量。
- 三级分支:轻与重
- 二级分支:长度测量
结束语:鼓励学生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生活中,发现更多数字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