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思维导图》
一、生物与环境
1.1 生物学入门
1.1.1 什么是生物学
- 定义: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 研究对象:生物的结构、功能、生长、发育、遗传、变异、进化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1.2 生物的特征
- 生命的基本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生物能进行呼吸。
-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 生物能繁殖。
-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1.3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 提出问题:基于观察和思考。
- 作出假设:对问题进行猜测性解释。
-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材料、方法、步骤等。
- 实施计划: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 得出结论:分析数据,验证假设。
- 表达和交流:分享研究成果。
1.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2.1 环境的概念
- 定义: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 分类:
-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 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1.2.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适应:生物为了生存,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
- 适应的方式:形态适应、生理适应、行为适应。
- 实例:沙漠植物的根系发达,能储存水分;寒冷地区动物的皮毛厚重,能保温。
1.2.3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 生物改变环境:生物的活动会影响环境。
- 实例: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森林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 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最大,应保护环境。
二、生物的构成
2.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1.1 细胞的发现
- 显微镜的发明:为观察细胞提供了工具。
- 细胞学说的建立:阐明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1.2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
- 植物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部分植物细胞)。
- 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
-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具有保护作用。
- 细胞质: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含有各种细胞器。
- 细胞核:遗传信息的储存和控制中心。
- 液泡:储存水分、养料和废物。
-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2.1.3 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 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多。
- 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
- 细胞分化: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形成不同的组织。
2.2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2.1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植物体
- 组织类型: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
- 器官类型: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2.2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系统 → 动物体
- 组织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 系统类型: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3.1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1.1 植物的营养方式
- 自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维持自身生命活动。
- 异养:少数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依靠吸收其他生物体内的有机物来生活。
3.1.2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
- 场所:叶绿体。
-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 产物: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和氧气。
- 意义:
- 为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 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3.1.3 植物的呼吸作用
- 概念:生物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
- 场所:线粒体。
- 原料:有机物和氧气。
- 产物: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 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2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和运输
3.2.1 有机物的运输
- 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从下往上)。
- 筛管:运输有机物(从上往下)。
3.2.2 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
- 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 蒸腾作用的意义:
- 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 降低叶片温度,防止灼伤。
- 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
3.3 绿色植物的生殖
3.3.1 植物的生殖方式
- 有性生殖: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产生新个体。
-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
- 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3.2 开花和结果
- 花的主要结构: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 花的类型:完全花、不完全花;两性花、单性花。
- 传粉方式:自花传粉、异花传粉。
- 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 果实的形成: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四、生物圈中的人
4.1 人体的营养
4.1.1 食物的营养成分
- 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
- 各类营养物质的作用:
- 蛋白质: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提供能量。
- 糖类:主要供能物质。
- 脂肪:储存能量。
- 维生素:维持身体正常功能。
- 无机盐:构成身体组织,调节生理功能。
- 水:参与各种生理活动。
4.1.2 消化和吸收
- 消化系统组成: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
- 消化过程: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 吸收: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 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4.2 人体的呼吸
4.2.1 呼吸系统的组成
-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 肺:呼吸的主要器官。
4.2.2 肺的结构
- 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
- 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4.2.3 呼吸运动
- 概念:呼吸运动是指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引起的肺的扩张和回缩。
- 呼吸运动的形式:吸气和呼气。
- 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4.3 人体的血液循环
4.3.1 血液的组成
- 血浆:含有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 血细胞的功能:
- 红细胞:运输氧气。
- 白细胞:防御和保护作用。
- 血小板:止血和凝血。
4.3.2 血液循环的途径
- 体循环:左心室 → 主动脉 → 各级动脉 → 毛细血管 → 各级静脉 → 上下腔静脉 → 右心房。
- 肺循环:右心室 → 肺动脉 → 肺部毛细血管 → 肺静脉 → 左心房。
4.3.3 血液的功能
- 运输: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等。
- 防御:白细胞的防御作用。
- 调节:调节体温。
4.4 人体的神经调节
4.4.1 神经系统的组成
- 脑:大脑、小脑、脑干。
- 脊髓。
- 神经。
4.4.2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 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 神经元的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
- 神经元的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递信息。
4.4.3 反射和反射弧
-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 反射弧: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 反射的类型: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条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