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的思维导图
《存货的思维导图》
一、存货的概念与范围
1.1 存货的定义
-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商品
- 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
- 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
1.2 存货的范围
- 商品:为销售而购入的货物
- 原材料: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物料
- 在产品:正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
- 半成品:已完成部分生产过程,可直接出售或继续加工的产品
- 库存商品:已完成生产过程,等待销售的产品
- 周转材料:
- 包装物:用于包装商品的各种容器
- 低值易耗品:价值较低,使用周期较短的物品
- 模具、工装、量具等:辅助生产的工具
- 委托加工物资:委托其他单位加工的材料或商品
二、存货的确认与计量
2.1 存货的确认
- 满足存货的定义和范围
- 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 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2.2 存货的初始计量
- 取得成本
- 外购存货:
- 购买价款
- 相关税费
- 运输费
- 装卸费
- 保险费
- 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 自制存货:
- 委托加工存货:
2.3 存货的后续计量
-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 可变现净值的定义: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 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 用于出售的材料:按市场价格
- 用于出售的商品:按估计售价减去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 用于生产的材料:按重置成本
- 存货跌价准备:
- 计提依据: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
- 计提方法:单个存货项目计提,难以确定单个项目可变现净值的,可按存货类别计提
三、存货的发出与结转
3.1 存货发出时的成本确定方法
- 先进先出法(FIFO)
- 假设: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
- 优点:期末存货成本接近市场价值
- 缺点:物价上涨时,导致利润虚增
- 加权平均法
- 计算公式:(期初存货成本 + 本期购入存货成本) / (期初存货数量 + 本期购入存货数量)
- 优点:计算简单
- 缺点:不能反映存货流转的实际情况
- 移动加权平均法
- 每次购入存货后,重新计算加权平均单价
- 优点:能及时反映存货成本的变动
- 缺点:计算较为繁琐
- 个别计价法
- 对不能替代使用且为特定项目生产而购入或生产的存货,以及通常不具有可替代性的存货,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其实际成本。
3.2 存货的结转
四、存货的清查与盘点
4.1 存货盘点的目的
- 保证账实相符
- 查明存货的保管情况
- 发现存货的积压、损耗情况
- 为存货管理提供依据
4.2 存货盘点的方法
4.3 存货盘盈盘亏的处理
- 盘盈
- 原因分析
- 报经批准后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收入)
- 盘亏
- 原因分析:
- 报经批准后进行处理:
- 自然损耗:计入管理费用
- 人为破坏:责任人承担
- 保险公司赔偿:冲减损失
- 其他:计入营业外支出
五、存货的信息披露
5.1 资产负债表
5.2 利润表
5.3 财务报表附注
- 存货的种类
- 存货的计价方法
- 存货盘点制度
-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
- 采用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 期末存货成本占期末全部存货成本的比例
- 重要的存货项目
- 受限制使用的存货金额
- 其他需要披露的信息
六、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6.1 影响盈利能力
- 过高的存货水平会占用大量资金,增加存储成本和管理成本
- 过低的存货水平可能导致缺货,影响销售和客户满意度
6.2 影响营运资金
- 存货是营运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存货管理能提高营运资金的利用效率
6.3 影响资产质量
- 存货的价值会受到市场变化、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不合理的存货管理可能导致存货贬值,降低资产质量
6.4 影响企业竞争力
- 高效的存货管理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