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思维导图

《白杨礼赞思维导图》

一、中心思想

1. 礼赞对象:白杨树

1.1. 外形特征

1.1.1. 树干挺拔
1.1.2. 枝干向上
1.1.3. 根系深扎
1.1.4. 生命力顽强

1.2. 生长环境

1.2.1. 广漠的北方
1.2.2. 贫瘠的土地
1.2.3. 风沙的侵蚀

2. 礼赞精神:北方农民

2.1. 坚强不屈

2.1.1. 面对恶劣环境,顽强生存
2.1.2. 默默奉献,不求回报

2.2. 质朴无华

2.2.1. 不追求外表华丽,注重内在品质
2.2.2. 踏实肯干,积极向上

2.3. 团结协作

2.3.1. 象征着集体力量,共同抵御困难
2.3.2. 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3. 象征意义:中华民族精神

3.1. 坚韧不拔

3.1.1. 象征着中华民族面对困难时的顽强意志
3.1.2. 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3.2. 积极向上

3.2.1. 象征着中华民族蓬勃的生命力
3.2.2. 象征着中华民族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3.3. 默默奉献

3.3.1. 象征着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的精神
3.3.2. 象征着中华民族为国家和人民默默付出的品质

二、文章结构

1. 开篇点题:直接赞美白杨树

1.1.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1.2. 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2. 描写白杨树的形态和生长环境

2.1. 具体描写:高大、挺拔、向上

2.1.1. 突出白杨树的生命力
2.1.2. 奠定了赞美的基础

2.2. 描写生长环境:贫瘠、风沙、恶劣

2.2.1. 突出白杨树的坚韧
2.2.2. 反衬白杨树的伟大

3. 深入挖掘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1. 与其他树木对比:突出白杨树的独特之处

3.1.1. 不追求华丽,注重内在品质
3.1.2. 不畏惧风沙,坚守阵地

3.2. 联想到北方农民:揭示白杨树的真正内涵

3.2.1. 白杨树的品质与北方农民的精神高度一致
3.2.2. 赞美白杨树,就是赞美北方农民

3.3. 升华主题:白杨树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

3.3.1. 坚韧不拔、积极向上、默默奉献
3.3.2. 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和讴歌

4. 结尾:再次强调赞美之情

4.1. 再次赞美白杨树的挺拔和向上

4.2. 表达对中华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三、写作手法

1. 托物言志

1.1. 以白杨树为载体,表达对北方农民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

1.2. 将抽象的精神品质赋予具体的形象,更加生动形象

2. 象征手法

2.1. 白杨树象征着北方农民和中华民族精神

2.2. 通过象征,揭示事物的深刻内涵

3. 对比衬托

3.1. 将白杨树与其他树木进行对比,突出白杨树的独特之处

3.2. 通过对比,更加鲜明地展现白杨树的品质

4. 语言朴实

4.1. 语言简洁明了,朴实无华

4.2. 贴近生活,充满泥土气息

5. 感情真挚

5.1. 饱含对白杨树、北方农民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5.2. 感情真挚,自然流露

四、重难点分析

1.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1.1. 如何理解白杨树象征着北方农民?

1.1.1. 白杨树的坚韧和朴实,与北方农民的品质高度一致
1.1.2. 白杨树的默默奉献,与北方农民的奉献精神相吻合

1.2. 如何理解白杨树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

1.2.1. 白杨树的坚韧不拔,象征着中华民族面对困难时的顽强意志
1.2.2. 白杨树的积极向上,象征着中华民族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1.2.3. 白杨树的默默奉献,象征着中华民族为国家和人民默默付出的精神

2. 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1. 如何理解托物言志?

2.1.1. 借对某种事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1.2. 将抽象的情感寄托于具体的形象

2.2. 如何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2.1. 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2.2.2. 深入挖掘事物的内涵
2.2.3. 将事物与情感有机结合

3. 文章的主题思想

3.1.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

3.1.1. 赞美白杨树的坚韧、挺拔、向上
3.1.2. 赞美北方农民的质朴、坚强、奉献
3.1.3. 赞美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精神

3.2. 主题思想的现实意义

3.2.1. 激励人们学习白杨树的精神,战胜困难,积极向上
3.2.2. 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怎样绘制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