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思维导图

《高中政治必修一思维导图》

一、经济生活

1. 生产与消费

1.1. 生产

1.1.1. 生产的含义: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1.1.2. 生产决定消费:
  •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1.1.3. 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障。
    •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根本途径。
1.1.4. 如何发展生产力:
  • 依靠科技进步。
    • 提高劳动者素质。
    • 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1.2. 消费

1.2.1. 消费的含义:利用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活动。
1.2.2. 消费类型:
  • 按消费对象分: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
    • 按消费目的分: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享受消费。
    • 按消费方式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1.2.3. 影响消费的因素:
  • 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收入)。
    • 直接因素:
    • 居民收入:当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
    • 物价水平。
    • 消费偏好。
1.2.4. 正确的消费观:
  •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

2.1. 生产是起点和基础。

2.2. 分配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

2.3. 交换是实现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

2.4. 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3. 生产要素

3.1. 劳动

3.2. 资本

3.3. 土地

3.4. 技术

3.5. 管理

4.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4.1.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1.1.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1.2. 国有经济:
  • 国有经济的性质:全民所有。
    • 国有经济的作用: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
4.1.3. 集体经济:
  • 集体经济的性质: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 集体经济的作用: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4.1.4. 非公有制经济:
  • 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其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4.2.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2.1. 按劳分配:
  •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 含义: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
    • 体现: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 作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方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的主要来源。
4.2.2.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按劳动要素分配:如按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分配。
    • 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 再分配:是更加注重公平的分配。

5. 市场经济

5.1. 市场调节

5.1.1. 市场配置资源: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实现。
5.1.2. 市场调节的优点:
  • 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 能够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 能够促进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 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5.1.3.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缺陷):
  • 自发性: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 盲目性:容易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错配。
    • 滞后性:容易导致供求失衡。

5.2. 宏观调控

5.2.1.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5.2.2. 宏观调控的目标:
  • 促进经济增长。
    • 增加就业。
    • 稳定物价。
    •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5.2.3. 宏观调控的手段:
  • 经济手段:如利率、税收、汇率等。
    • 法律手段:如经济立法、经济执法等。
    • 行政手段:如行政命令、行政指导等。

5.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生活与消费

1. 影响消费的因素 (见 1.2.3)

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见 1.2.4)

3. 做理智的消费者

3.1. 了解商品和服务信息。

3.2.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3. 增强维权意识。

4. 绿色消费

4.1.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4.2. 绿色生活,健康生活。

三、企业和经营者

1. 公司的经营

1.1. 公司

1.1.1. 公司的含义: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1.1.2. 公司的种类:
  • 有限责任公司。
    • 股份有限公司。
1.1.3. 公司经营的根本目的是盈利。

1.2. 企业

1.2.1. 企业的社会责任:
  • 遵守法律法规。
    • 保护消费者权益。
    • 保护环境。
    • 参与公益事业。
1.2.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2. 经营者

2.1. 诚实守信,合法经营。

2.2.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3. 承担社会责任。

四、投资理财

1. 储蓄存款

1.1. 储蓄存款的优点:安全、方便、收益。

1.2. 储蓄存款的利率:影响因素:存款期限、银行利率。

2. 债券

2.1. 债券的含义:一种债权债务凭证。

2.2. 债券的种类:国债、企业债券。

2.3. 债券的优点:风险较低,收益稳定。

3. 股票

3.1. 股票的含义:一种所有权凭证。

3.2. 股票的风险:风险较高,收益较高。

4. 保险

4.1. 保险的含义:一种经济保障制度。

4.2. 保险的种类: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4.3. 保险的作用:分散风险,提供保障。

5. 外汇

5.1. 外汇的含义: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

5.2. 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5.3. 影响汇率的因素:供求关系、利率、通货膨胀等。

五、收入与分配

1. 初次分配

1.1. 效率优先

1.2. 兼顾公平

2. 再分配

2.1. 更加注重公平

2.2. 主要手段:

  • 税收。
    • 社会保障。
    • 转移支付。

3.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3.1. 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

3.2.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3.3.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4.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六、财政与税收

1. 财政

1.1. 财政的含义: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和再分配的活动。

1.2. 财政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维护国家稳定。

1.3. 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债务收入等。

1.4. 财政支出:经济建设支出、教育科技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

2. 税收

2.1. 税收的含义: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向社会成员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2. 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3. 税收的作用: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经济,维护国家稳定。

2.4. 我国税收的种类: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水浒传》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