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二思维导图》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
- 1.1.1 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
-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阻碍生产力发展。
- 市场经济的优势:能够有效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创新。
- 理论基础: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
- 1.1.2 理论突破与实践探索
- 突破“计划与市场对立”的传统观念。
- 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
- 十四大: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2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 1.2.1 一般特征
- 平等性:市场主体地位平等,公平竞争。
- 竞争性:市场主体之间存在竞争,优胜劣汰。
- 法制性:市场经济活动遵循法律法规。
- 开放性:市场与国内外市场相互联系,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 1.2.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挥公有制的主导作用。
-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价格机制引导资源流动。
- 加强宏观调控:政府对市场进行必要干预,弥补市场失灵。
- 共同富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1.3 市场机制的作用
- 1.3.1 价格机制
-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升。
- 价格调节资源配置:引导资源流向效益更高的领域。
- 1.3.2 竞争机制
- 促进生产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
- 促进消费者获得更好的商品和服务。
- 1.3.3 供求机制
- 调节生产和消费:供过于求,生产减少;供不应求,生产增加。
1.4 宏观调控
- 1.4.1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 市场失灵: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解决外部性问题、消除信息不对称等。
- 经济周期性波动:避免经济过热或衰退。
- 实现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 1.4.2 宏观调控的手段
- 经济手段: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调控经济。
- 法律手段: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行为。
- 行政手段:必要的行政干预,但应尽量减少使用。
二、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2.1 经济全球化
- 2.1.1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 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规模扩大,贸易壁垒减少。
- 投资全球化:跨国投资增加,资本流动加速。
- 生产全球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 技术全球化:科技成果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应用。
- 2.1.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积极影响: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率,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文化交流。
- 消极影响:加剧国际竞争,可能导致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扩大,引发金融风险。
2.2 对外开放
- 2.2.1 对外开放的意义
- 利用国际资源,弥补国内不足。
-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升级。
- 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 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2.2.2 对外开放的原则
-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平等互利,互惠互利。
- 遵守国际规则,履行国际义务。
- 2.2.3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 全方位:对所有国家开放。
- 多层次:包括商品、服务、资本、技术等多个领域。
- 宽领域:涵盖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
2.3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 2.3.1 多边贸易体制
- 世界贸易组织(WTO):促进贸易自由化,解决贸易争端。
- 2.3.2 区域经济一体化
- 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和贸易壁垒。
- 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实行共同的对外关税。
- 共同市场:成员国之间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
- 2.3.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 开放包容:尊重不同文明,促进交流互鉴。
- 合作共赢: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
三、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1 发展是硬道理
- 3.1.1 发展的内涵
- 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增加,结构优化,效率提高。
- 社会发展:社会进步,公平正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 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提高,能力增强。
- 3.1.2 科学发展观
- 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
3.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3.2.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 资源约束日益突出。
-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 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 3.2.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
- 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比重。
- 推进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 节约资源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
-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3.3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3.3.1 创新的重要性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 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 3.3.2 创新的主要内容
- 科技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 制度创新: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 文化创新: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创新氛围。
3.4 坚持可持续发展
- 3.4.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 3.4.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 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 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