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思维导图
《初一历史思维导图》
一、史前时代
1. 元谋人、北京人
- 时间: 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70万-20万年(北京人)
- 地点: 元谋(云南)、周口店(北京)
- 生活方式:
- 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
- 食物: 采集、狩猎
- 社会组织: 原始人群
- 火的使用: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懂得保存火种。
- 意义: 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
2. 山顶洞人
- 时间: 距今约3万年
- 地点: 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 生活方式:
- 工具: 使用磨制石器、骨器
- 食物: 采集、狩猎
- 社会组织: 氏族公社(血缘关系)
- 精神生活: 懂得爱美,有原始埋葬观念。
- 意义: 开始懂得人工取火,是现代人(晚期智人)的祖先。
3. 母系氏族社会
- 时间: 约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 代表:
- 半坡遗址 (黄河流域): 种植粟、蔬菜,饲养家畜,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屋。
- 河姆渡遗址 (长江流域): 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制作黑陶,住干栏式房屋。
- 特征:
- 妇女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 子女从母系
- 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 文化意义: 原始农业的出现,手工业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
4. 父系氏族社会
- 时间: 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1世纪
- 特征:
- 男子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 子女从父系
- 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加剧,出现阶级萌芽。
二、夏商周时期
1. 夏朝
- 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 政治制度:
- 都城: 阳城
- 灭亡: 约公元前1600年,桀暴政,被商汤所灭。
- 文化成就: 已经有青铜器和文字雏形。
2. 商朝
- 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
- 政治制度:
- 都城: 多次迁都,盘庚迁殷后稳定下来。
- 灭亡: 约公元前1046年,纣暴政,被周武王所灭。
- 文化成就:
- 青铜器: 司母戊鼎,工艺精湛
- 甲骨文: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
- 历法: 有了比较完整的历法。
3. 西周
- 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定都镐京
- 政治制度:
- 分封制: 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向周王进献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周王作战。
- 目的: 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 作用: 加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 衰落: 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威胁周王统治。
- 等级制度: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 灭亡: 公元前771年,幽王烽火戏诸侯,被犬戎所灭。
- 文化成就:
4. 东周
- 春秋时期:
- 特点: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
- 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春秋五霸)
- 社会变革: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农业发展。
- 战国时期:
- 特点: 诸侯兼并战争更加激烈,社会变革加剧。
- 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 商鞅变法 (秦国):
- 内容: 确立县制,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推行法家思想。
- 作用: 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 百家争鸣: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思想。
三、文化的勃兴
1. 思想文化
- 孔子 (儒家):
- 思想: “仁”、“礼”、为政以德
- 主张: 维护周礼,提倡恢复周礼。
- 贡献: 创办私学,整理古代文献。
- 著作: 《论语》
- 老子 (道家):
- 思想: “道”、无为而治
- 主张: 顺应自然,反对统治者扰民。
- 著作: 《道德经》
- 墨子 (墨家):
- 思想: “兼爱”、“非攻”
- 主张: 反对不正义的战争,提倡和平。
- 韩非 (法家):
- 思想: 法治
- 主张: 强调以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 科学技术
- 天文历法: 出现了日食、月食的记录,制定了比较准确的历法。
- 医学: 扁鹊总结了医疗经验,运用望、闻、问、切四种方法诊断疾病。
- 水利: 都江堰(李冰父子修建),防洪、灌溉、航运,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3. 文学艺术
- 屈原: 楚国诗人,创作了《离骚》等作品,表达了爱国主义精神。
- 编钟: 精美的青铜乐器,反映了当时的音乐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