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九上思维导图》
一、古代文明的曙光
1.1 古代埃及文明
- 地理位置: 尼罗河流域
- 政治制度: 法老专制统治
- 文化成就:
- 象形文字
- 金字塔 (象征法老权力)
- 太阳历 (农业发展需要)
- 木乃伊制作 (来世观念)
- 衰落: 外族入侵
1.2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 地理位置: 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
- 国家: 苏美尔、古巴比伦
- 政治制度: 奴隶制
- 文化成就:
- 楔形文字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 《汉谟拉比法典》 (维护奴隶主利益,了解当时社会)
- 60进制 (数学贡献)
- 衰落: 外族入侵
1.3 古代印度文明
- 地理位置: 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
- 城市: 哈拉帕、摩亨佐达罗 (城市规划)
- 社会制度: 种姓制度 (严格的等级制度)
- 婆罗门 (祭司)
- 刹帝利 (贵族、武士)
- 吠舍 (农民、牧民、商人)
- 首陀罗 (被征服者)
- 贱民 (不可接触者)
- 文化成就:
- 佛教 (乔达摩·悉达多,忍耐、修行)
- 阿拉伯数字 (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1.4 古代希腊文明
- 地理位置: 爱琴海地区
- 城邦: 雅典 (民主政治)、斯巴达 (军事寡头)
- 雅典民主政治:
- 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构)
- 五百人议事会
- 陪审法庭
- 局限性: 奴隶、妇女、外邦人无权参与
- 文化成就:
- 哲学: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文学: 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奥德赛》)
- 历史: 希罗多德 (西方“历史之父”)
- 建筑: 帕特农神庙
- 戏剧: 悲剧、喜剧
1.5 古代罗马文明
- 发展历程: 共和国 -> 帝国
- 政治制度:
- 共和国: 元老院、执政官
- 帝国: 元首制 (屋大维)
- 文化成就:
-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万民法)
- 建筑: 圆形竞技场、万神庙
- 语言: 拉丁语 (欧洲许多语言的基础)
二、中古时期的世界
2.1 西欧封建社会
- 形成: 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
- 特征:
- 封君封臣制 (土地分封,层层隶属)
- 庄园经济 (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 教会权力 (精神统治,拥有大量土地)
- 城市兴起: 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争取自治权
2.2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 延续: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继续存在
- 文化: 融合了希腊罗马文化和东方文化
- 衰落: 奥斯曼土耳其的入侵
2.3 阿拉伯帝国
- 兴起: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 扩张: 征服了西亚、北非、西班牙等地
- 文化: 保存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 宗教: 伊斯兰教 (麦加是圣地,《古兰经》)
2.4 中古时期的亚洲
- 日本:
- 大化改新 (学习中国唐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 武士阶层 (幕府统治)
- 阿拉伯数字: 古印度人发明,经阿拉伯人传播
三、走向近代
3.1 文艺复兴
- 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
- 时间: 14世纪-17世纪
- 地点: 意大利
- 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反对神权)
- 代表人物:
- 但丁 (《神曲》)
- 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 影响: 促进了欧洲思想文化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3.2 新航路的开辟
- 背景:
- 商品经济发展
- 《马可·波罗行纪》
- 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贸易路线
- 时间: 15世纪-16世纪
- 航海家:
- 哥伦布 (发现美洲)
- 麦哲伦 (环球航行)
- 影响:
-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 开始了殖民扩张和掠夺
3.3 早期殖民掠夺
- 国家: 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荷兰
- 方式: 建立殖民地、进行贸易、掠夺资源、贩卖奴隶
- 三角贸易:
- 欧洲 (枪支、廉价商品) -> 非洲 (奴隶) -> 美洲 (种植园产品) -> 欧洲
- 影响: 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四、革命的时代
4.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背景: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 时间: 1640年-1688年
- 领导人: 克伦威尔
- 文件: 《权利法案》 (限制国王权力,确立议会至上原则)
- 意义: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4.2 美国独立战争
- 背景: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 时间: 1775年-1783年
- 领导人: 华盛顿
- 文件:
- 《独立宣言》 (宣布美国独立,天赋人权)
- 1787年宪法 (确立联邦制,三权分立)
- 意义: 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对法国大革命产生影响
4.3 法国大革命
- 背景: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 时间: 1789年-1794年
- 领导人: 罗伯斯庇尔
- 文件: 《人权宣言》(宣扬自由、平等)
- 人物: 拿破仑 (颁布《拿破仑法典》,巩固革命成果)
- 意义: 推翻了法国封建专制统治,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五、工业革命与近代社会的确立
5.1 工业革命
- 背景: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 开始: 英国
-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 影响:
- 生产力提高
- 城市化进程加快
- 环境污染
- 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5.2 科学理论的奠基
- 牛顿: 经典力学体系 (万有引力定律)
- 达尔文: 生物进化论 (《物种起源》)
5.3 文化的转型
- 文学: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 音乐: 贝多芬 (《英雄交响曲》)
- 美术: 梵高 (《向日葵》)
- 绘画特点: 反映现实,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印象派
5.4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背景: 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受剥削严重
- 早期斗争: 英国宪章运动
- 马克思主义诞生: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 意义: 指导工人运动发展,影响世界历史进程
- 巴黎公社: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5.5 美国内战
- 背景: 南北方矛盾 (奴隶制问题)
- 时间: 1861年-1865年
- 领导人: 林肯
- 文件: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意义: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5.6 俄国农奴制改革
- 背景: 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 时间: 1861年
- 领导人: 亚历山大二世
- 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赎买份地
- 意义: 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5.7 日本明治维新
- 背景: 幕府统治危机
- 时间: 1868年
- 内容:
- 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
- 经济: 发展工商业
- 文化: 学习西方文化
- 军事: 建立新式军队
- 意义: 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